看看昆凌的老公,再看看她的鞋……我哭的更大声了
63 2025-02-03
绚丽斑斓的藏鞋。藏鞋,是藏族传统服装的重要特征之一,鞋上的花纹也有一定的习俗和规范。外观上,藏鞋像古装戏里将相穿的靴子,底高6厘米,腰高至小腿之上,鞋面用红绿相间的毛呢装饰,鞋腰上也有线条、花纹,粗看似舞台道具。
精致考究的松巴鞋。藏族松巴鞋式样有多种,其中较为高级的称“松巴梯呢玛”,做工精致考究,喜庆节日时穿用。鞋底用牛皮制作,用粗毛线密密缝钉,厚约3厘米;鞋邦用红、黄、绿、蓝等8种颜色的丝线绣花边和花瓣,色彩绚丽斑斓;鞋面绣花朵,十分艳丽精致。
鞋邦用氆氇呢做长腰,长腰与鞋面间用红、绿毛呢相接,颜色协调得体。长腰上端靠腿肚部位竖开一条约10厘米的口子,便于穿着和提携。这种鞋,很适合高原寒冷气候穿用。
此外,还有一种用牛毛捻的绳线缝制的松巴鞋,高6厘米,宜于天气暖和的季节时穿用。松巴郭多鞋,鞋底用牛皮包起来,多在冬天穿用,颇受牧民喜爱。
结实美观的嘎洛鞋。林芝、山南河谷地带的妇女喜欢穿用。以牛皮作底,鞋邦用3层氆氇粘贴缝制而成,鞋跟和鞋尖缝黑色牛皮,鞋面用染黑牛皮拉条及金丝线镶边,使之结实美观。
鞋邦用黑氆氇和围裙料子做成,黑色氆氇在下,高约33厘米;彩色围裙呢在上,约6厘米,花纹竖立。后邦开15厘米竖口,口边用染红羊皮加固,便于提携。此鞋的特点是鞋尖朝上耸起,宛如木船的前端,很有特色。
牧民自制的牧靴。牧区各个地方和村落都在牧靴的款式和花样上有明显的区别。共同点是必须具备靴筒、里子、面子、边带、后开、条带、靴头、下筒、靴底等十多种条块组成;不同点在于颜色的调配、上下的程序配制以及线条的装饰、缝制方法等。尤其是藏北安多一带自制的“西扎”牧靴,它的颜色搭配及款式更具特色。
在种类上,大致可分为低腰靴“博托”、底层靴“索巴”、织头靴、双头靴、彩靴等。冬靴、夏靴的区别在于靴筒用料的厚度不同,旧靴夏日穿,新靴冬天穿。平时,藏北妇女只穿普通靴;盛装时,牧民对靴带是十分讲究的,大都系自制的特制彩带,带面上织有各种图案,以示家庭主妇的灵巧手艺。
康巴人自制的马靴。马靴的靴筒至膝,多系皮革制作,款式多样男女有别。有长筒靴和短筒靴之分,长筒靴在雪地行走时防水保暖,骑马方便不易脱落。
主要有两种:一种用彩色皮革、呢子制作的马靴。红色皮革、白呢子两色的软靴为僧靴。黑红皮革、红呢子制作的靴为普通靴,靴底厚3厘米,靴邦似船形,靴尖圆形,顶向上翘,尖似犬鼻,靴筒以软呢料制作,长至膝盖,有专用靴带束之。靴带宽约3厘米,有毛织品、丝织品、棉织品,并有多种图案。
另外一种是极为普遍的自制原色皮革制成的马靴,靴底为一张厚皮,靴邦呈船形,靴内垫有牛羊毛或软草。这种简易靴多流行于农牧区。
∥ 杨辉麟@读走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