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 平博展览在线观赏】云看展|《粉墨春秋 五色行头》清代以来传统戏曲服饰展•白龙蟒

147小编 176 2025-01-27

前 言

戏曲演员演出用的服饰,俗称“行头”。宋元时期,其已形成一定的制式。明清以来,以明代官服为基础而形成的戏曲服饰渐趋完备,主要有蟒、帔、靠、褶、衣、开氅、盔头、靴鞋八大类,在款式、图案、色彩等方面也有了自己的规范。

传统戏曲服饰用红、绿、白、黑、黄五种色彩来表现人物等级,俗称“上五色”;后又衍化出深蓝、湖色、粉红、古铜、紫色,则称“下五色”。角色穿什么颜色的服饰,是根据其地位、性格而定,如皇帝穿黄蟒象征至高无上的权位,包公着黑蟒则表示刚正不阿的性格。

壬寅献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和文物工作的最新指示精神,为弘扬戏曲文化,传承国粹艺术,平凉市博物馆联合国家一级演员蒲虎勤先生,从其父子两代人数十年在全国各地艰辛收集的800余件(套)戏曲服饰藏品中,精选八十余件(套)编缀成展奉献给广大观众。愿“五色行头”能给您的春节增添绚丽色彩,也愿您能从珍贵的戏曲艺术瑰宝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养分!

传统戏曲行头种类

蟒:即蟒袍,又称花衣,因绣有蟒纹而得名。蟒袍在明代是官员的朝服,到清代才放宽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着,只在颜色、蟒数上有区别限制。蟒的颜色有十种,即“上五色”(红、绿、白、黑、黄)和“下五色”(深蓝、湖色、粉红、古铜、紫色),角色穿什么颜色的蟒要根据其地位、性格而定,如皇帝穿黄蟒象征至高无上的权位,包公着黑蟒则表示刚正不阿的性格。

靠:武将穿的铠甲。颜色和样式较多,剧中人物扎什么样的“靠”要根据其年龄、性格、脸谱而定,如关羽要穿绿靠,杨业则穿黄靠。

帔:便服,有蓝、黑、紫、黄、红五色,其中黄、红两色为帝王将相专用。

褶:平民服装,颜色也分为上下五色,上五色为强徒、恶霸所穿,下五色是英雄、义士所穿,黑色加“补丁”代表的是乞丐。

官衣:文官的官服,常绣有仙鹤、孔雀等图案。官衣有紫、红、 蓝、黑四色,分别代表四个等级:紫色是宰相所穿,红色是巡抚、府台或道台所穿,蓝色是知县服装,黑色则代表门官。

开氅:便装,兼有大衣和外套的作用,主要是武将穿,一些寨主、侠客、武士也穿。开氅的式样是和尚领、斜大襟、宽袖、带水袖,颜色有红、杏黄、蓝、白、黑、紫、绿、粉红、古铜、天蓝、草绿等,颜色跟人物没有直接的关系。

盔头:戏曲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按照不同角色的实际应用来划分,可分为冠、盔、帽、巾四大类。戏曲盔头非常注重装饰性,常缀以珠花、绒球、丝绦、雉尾等,同穿着的戏装相协调配套。

靴鞋:戏曲演出中演员所穿的靴、鞋种类较多,靴类有厚底靴(又称高方靴)、薄底靴(又称朝方靴)、虎头靴、快靴等 ;鞋类有打鞋(士兵、马童等用)、洒鞋(渔民用)、彩鞋(女用)、登云履(员外、安人等用)、抹子(丑婆用)。

白龙蟒

白龙蟒:此件戏服做工精良、款式独特、构图别致、寓意吉祥。特别是胸前两条立龙形成二龙戏珠,后背立龙盘踞中央有稳坐泰山之势,双袖各有行龙吐珠自由飞翔,袖口立龙盘口,下摆深蓝色勾边内镶嵌寿字牡丹及各种吉祥花卉,左右摆绣万字不到头图案,江水之中四朵富贵牡丹如四季平安,堪为绝版!为权威显赫之官员穿戴。虽说感觉这件戏服历经沧桑、破旧不堪,但不失两百年前的华丽精美、富丽堂皇之魅力。

上一篇: 说说京剧舞台上的服装与穿戴原则
下一篇: “宁穿破,不穿错”——谈谈戏曲服装的程式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