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穿“风衣”,米色系最百搭耐看,瞧瞧素人博主都上头,超漂亮
146 2025-02-21
京剧的演出服装种类繁多 ,色彩斑斓,分为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其中,大衣箱以文服为主,有水袖,包括蟒、帔、官衣、开氅等;二衣箱以武服为主,没有水袖,包括靠、箭衣、抱衣等;三衣箱以靴鞋、水衣、彩裤为主。此外,出于习惯,龙套衣、太监衣虽然带水袖,但也被归入二衣箱。下面,我将分门别类地加以仔细介绍。
一、细说京剧服装
(一)大衣篇
京剧的大衣类服装主要有蟒、官衣、氅、帔、褶子、宫装、古装及其服饰配件。
1、蟒——达官显贵最正式的礼服
彩绣十团龙红色蟒袍
在中国古代,蟒是帝王将相的正式礼装,由质地厚实的大缎制成,绣满各种造型的龙,异常华丽。传统戏曲中的“蟒”是龙袍、蟒袍的简称,仿明代蟒衣制成,圆领大襟、大袖、长及足,上绣云龙,下绣海水。
蟒的颜色有很多,常用的就有:黄、红、白、黑、绿、紫、蓝等。不同颜色适用于不同的角色。如皇帝穿黄蟒;皇亲国戚或朝廷重臣穿红蟒;性格粗豪者穿黑蟒、蓝蟒;年轻俊雅者穿白蟒、粉蟒等。
“蟒”有男、女之分。女蟒较短,长及膝,绣龙凤,腰围玉带,下缀海水,是皇后、嫔妃、公主、诰命夫人等贵族女性在正式场合穿着的礼服。比如《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龙凤呈祥》中的孙尚香等。
2、宫装——皇妃公主的日常着装
宫装,也叫宫衣、舞衣,皇妃公主等用于后宫和日常生活场合。宫装精美华丽,上衣下裳相连,长及脚面,云肩缀繐,腰下缀有彩色飘带,舞动时,飘带、丝穗,配上雪白的水袖翩翩而动,美不胜收。《状元媒》里的柴郡主;《打金枝》中的升平公主等穿的都是宫装。
3、官衣——文官的工作服
官衣,是普通文官最正式的服装。它模仿明代文武官常服“团领衫”,用素色缎料制成,圆领大襟,大袖长及足,不绣纹样,前胸后背各一块方形补子,上绣飞禽及旭日海水。
官衣的颜色有紫、红、蓝、黑等,依官阶大小而定。宰相、国老等着紫色;巡按、府道等着红色;知县等着蓝色;黑色为驿丞门官穿用,又称素服。
女官衣分红、秋香两种颜色,多用于诰命夫人。尺寸短,仅过膝部,身后无“摆”。使用时,腰系丝绦,下身系裙。红色为一品夫人穿用,同时也作为传统的结婚礼服。
4、帔——出门会客的休闲服
帔,即对襟长袍,模仿明代披风制成,是剧中帝王、官吏、乡绅及其家眷在家居场合的通用服装。
帔有男女之分。男帔相当于男性休闲服,上至皇帝,下至乡绅,气质成熟端庄、家境不错的男性都可以穿。如《斩黄袍》中的赵匡胤,《打渔杀家》中的丁员外都穿帔。
女帔较短,及膝,配有裙子,是夫人、小姐的主要服饰,如《卖水》中的小姐。
舞台上的夫妻有时会穿颜色相同、图案相同的帔,来表现他们的举案齐眉。比如《二堂舍子》中的刘彦昌和夫人、《龙凤呈祥》中的刘备和孙尚香。
5、褶(xué)子——人人能穿的便服
褶子,由明代斜领“大袖衫”改良而成,和尚领,袖子宽阔,是京剧舞台上男女老少都可穿的一种便服,也称作“道袍”。
褶子的种类颜色都非常多。带刺绣图案的叫花褶子,纯色的叫素褶子;大缎做的比较厚重的叫硬褶子,绉绸做的比较薄的叫软褶子。
剧中,为富不仁的公子哥或绿林人士多穿绿花褶子;社会底层的老年人穿浅土黄色褶子;正直清贫之人穿青褶子;文雅之士,如《捉放曹》中的陈宫穿的是蓝褶子。
女褶子,又分“大襟”“对襟”两种。
大襟多为素花,老年妇女穿用;
对襟是小姐或年轻夫人的便服,颜色淡雅,绣有鲜艳的角花,如《凤还巢》中的程雪娥等;
高领青素褶子,又叫“青衣”,专为贫困妇人所用,如《秦香莲》中的秦香莲,《武家坡》中的王宝钏等。
秦香莲
富贵衣,是褶子的一种。满身补丁,是人物贫穷落魄时穿的一种衣服。在京剧舞台上,凡穿富贵衣的人,虽当下贫困,但日后都会福星高照,否极泰来。比如《彩楼配》中的叫花子薛平贵,后来当上了皇帝。所以,富贵衣其实说的是日后的富贵。
6、古装
古装,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排练《天女散花》时的创新之作。它采取圆领对襟云肩,带水袖的阔袖古装袄,以及飘带软带等,突出了女性的曲线美。
(二)二衣篇
二衣,是元帅将军、草莽英雄等穿的武服,主要包含靠、甲、箭衣、马褂等。衣服的袖口、裤腿均为紧缩型,腰间系有大带或束带,这是其与大衣的区别所在。
1、靠——传统戏中武将的装束
靠,又称“甲”,有男女之分。男靠,由靠身、下甲、靠领、靠旗组成。圆领、紧袖、长及足,分前后两片;女靠,与男靠样式大致相同,但配有如意云肩、飘带裙,胸前加护心镜。
2、箭衣、马褂——男人的户外装
箭衣,仿明代箭衣制成,圆领大襟,瘦袖平口,袖长齐腕,衣长及足,前后左右开衩,是一种轻便戎服,也可用在非作战场合,以示尚武。
《野猪林》-林冲
马褂,款式与清代男式对襟马褂相同。在舞台上,常套在箭衣外,作为行路的外罩服装,可用于任何朝代。
《长坂坡》刘备
3、抱衣抱裤、侉衣侉裤等
抱衣抱裤,亦名“英雄衣”“夜行衣”,由紧身的衣、裤组成,是英雄义士、绿林好汉的轻便着装。穿扮时胸部揹丝绦,腰际扎鸾带或束带板,如《龙凤呈祥》中的张飞等。
抱衣抱裤-《龙凤呈祥》张飞
侉衣侉裤:与抱衣相似,但更素净一些,对襟,小领。
女打衣裤,又称“战袄战裙”,由打衣、打裤、战裙、腰箍飘带组成。打衣为小立领对襟,紧袖,衣长过臀;打裤为绣花扎脚品灯笼彩裤;战裙由左右两片护腿组成,裙长至足。
《十三妹》何玉凤
(三)三衣篇
京剧演出所用的内衣、彩裤、靴、鞋、袜等统称“三衣”。内衣是角色穿戏服的衬衣,包括水衣、竹衫、胖袄、护领、彩裤等。
京剧演员穿上白色水衣后装扮
二、京剧服装的穿戴原则
梨园界素有“宁穿破,不穿错”的传统。剧中,演员的穿戴打扮,要遵循“三不分”“七区别”的原则,服从“五不着”的规矩。
“三不分”:指不分朝代、不分地域、不分季节,以角色为重,符合中国传统美学。
“七区别”:是指男女有别,老少有别,文武有别,贵贱有别,贫富有别,少数民族与汉族有别,神、人、鬼、魂、妖有别。
“五不着”:京剧服饰背面刮浆,不便清洗,因此,京剧演员“不穿水衣不着装,不着装喝茶,不着装席地而坐,不着装抽烟,不着装下台”。
《大闹天宫》
三、舞台上京剧服装的作用
1、交代人物身份地位
看戏时,从剧中人物的衣着,我们很容易分辨出他们的身份。如穿蟒的是皇族重臣;穿箭衣的是武将;穿水袖长褶子的青衣扮的是大家闺秀;短袄彩裤的花旦扮的多是丫环民女等。
2、表达褒贬态度
中国古代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两种,正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五种纯正的颜色;间色是指绀(红青色)、红(浅红色)、缥(淡青色)、紫、流黄(褐黄色)五种,由正色混合而成的颜色。正色和间色是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不得混用。京剧舞台也引入了这种颜色的区分。比如,在对立双方中,正色,特别是“十蟒十靠”中的正色,多为正方人物使用;反方多用间色。
3、暗示性格特点
同样是女性,青衣的水袖长褶子,让角色更显端庄秀丽;花旦的短袄彩裤,更突出人物的活泼俏丽。
穿青衣的女性虽命运坎坷,生活贫寒,但都正派端庄。比如《武家坡》里的王宝钏,嫁给薛平贵后,与相府决裂,换上青衣,独守寒窑十八年。
4、体现人物命运
服饰的变化对人物命运的转折,在舞台上起到一种烘托的作用。比如,《锁麟囊》中,薛湘灵出嫁时,着大红嫁衣,披金戴银;而六年后遭遇水灾,沦落街头时,穿的是青褶子,体现出人物的贫困落魄。
5、体现传统民俗习惯
如喜事用红,丧事用白等,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相符。
秉承着中华文化的传统,京剧行头的制作历来精美绝伦,既具有民族风格之美,又具有超越时空之美。这份讲究和精致,是否让你喜欢上了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