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男士开工就这么穿!
52 2025-02-23
戏曲服装,作为戏曲舞台美术的一部分,往往能有效传达人物的相关信息。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京剧舞台上极为常见的一类戏曲服装——蟒袍。
蟒:传统戏曲服装中龙袍、蟒袍的简称,模仿明代蟒衣制成。其样式为圆领大襟、大袖、长及足,满身纹绣:上为云龙,下为海水。一般说来,皇帝穿黄色蟒袍;臣僚所穿,以红蟒为贵重;性格粗豪者服黑蟒、蓝蟒;年轻俊雅者服白蟒、粉色蟒;年长者服古铜色或香色蟒。
1、常见色式的蟒袍
黄蟒:是蟒袍里级别最高的一种,一般用于帝王君主或者帝胄公孙,如京剧《上天台》中的光武帝刘秀、昆剧《长生殿》中的唐明皇李隆基。
京剧《明末遗恨》剧照 周信芳饰朱由检
京剧《霸王别姬》剧照 杨赤饰项羽
京剧《十八罗汉斗悟空》中的黄蟒 高韵笙饰孙悟空
京剧《上天台》剧照 蓝天饰刘秀
昆剧《长生殿》剧照 蔡正仁饰李隆基
汉剧《二王图》剧照 黄彦安饰赵光义
黑蟒:多用于性格刚正、粗犷的人物,如包拯、张飞等。
京剧中的包拯扮相 金少山饰包拯
京剧《铡美案》中的黑蟒 裘盛戎饰包拯
电影版京剧《铡美案》剧照 裘盛戎饰包拯 张君秋饰秦香莲
紫蟒、红蟒:一般用于贵族男性,如京剧《群英会》的曹操、京剧《临江会》的刘备等。
京剧《姚期》中的紫蟒 李欣饰姚期
京剧《华容道》中的紫蟒 舒桐饰曹操 摄影:孙觉非
京剧《珠帘寨·解宝》中的红团龙蟒 马连良饰李克用
京剧《四郎探母·坐宫》中的红团龙蟒 周信芳饰杨延辉
京剧《战宛城·马踏青苗》中的红蟒扮相 袁国林饰曹操
京剧《珠帘寨》中红团龙蟒 蓝天饰李克用 摄影:狠老虎不喂
汉剧《打金枝》剧照 程骏饰郭暧 摄影:拍照小宽
汉剧《三堂会审》剧照 程骏饰王金龙 摄影:洛州浪客
京剧《临江会》剧照 蓝天饰刘备 摄影:卢雯
京剧《临江会》剧照 奚中路饰演关羽 摄影:卢雯
蓝蟒、绿蟒:多用于武职,如京剧《临江会》中的关羽。在京剧《二进宫》中,杨波为兵部侍郎,故穿绿蟒,但不戴苫肩。
京剧《古城会》剧照 裴咏杰饰关羽
京剧《二进宫》剧照 杜镇杰饰杨波
京剧《九江口》中的蓝蟒 杨赤饰张定边 摄影:王建
白色蟒袍:多用于小生、老生行当,表现人物的英武,如京剧《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昭、京剧《群英会》的周瑜、汉剧《未央宫》的韩信等。另外,小生除了常用白蟒外,还多用粉蟒,如京剧《八大锤》的陆文龙。
京剧《临江会》剧照 金喜全饰演周瑜 摄影:卢雯
京剧《八大锤》剧照 金喜全饰陆文龙
昆剧《牧羊记》剧照 施夏明饰李陵
昆剧《白罗衫》剧照 施夏明饰徐继祖
京剧《魂断巴丘》剧照 窦雨洋饰周瑜 摄影:孙觉非
白蟒也可用于净行部分角色,见于京剧《姚期》、京剧《铡判官》等剧中。
京剧《姚期》剧照 方荣翔饰姚期
在京剧中,老生人物用白蟒,全身挂白,还表示“丧服”的含义,如京剧《哭灵牌》的刘备。
京剧《哭灵牌》剧照 陶阳饰刘备
2、其他色式的蟒袍
浅驼色太阳蟒:为改良团龙蟒之一,一般用于性情稳重的文臣,如京剧《审头刺汤》中的陆炳、京剧《铡美案》中的王延龄。
京剧《甘露寺》早期人物扮相 马连良饰乔玄
京剧《审头刺汤》中的浅驼色太阳蟒 杜镇杰饰陆炳
京剧《徐策跑城》人物造型 王嘉山饰徐策 王嘉山供图
昆剧《长生殿》剧照 蔡正仁饰李隆基
京剧《龙凤呈祥》剧照 方旭饰孙权
京剧《龙凤呈祥》中的天青色团龙蟒 朱强饰乔玄
京剧《让徐州》剧照 王宁饰陶谦
京剧《九江口》服装造型 王嘉山饰张定边 王嘉山供图
3、其他样式的蟒袍
草龙纹改良蟒:吸收了中国古代草龙纹样以取代繁琐的清式龙纹,同时删去了下身的龙纹,使服装更显得简洁明快。
京剧《淮河营》中的草龙纹改良蟒 赵华饰蒯彻
在新编京剧《李逵与宋江》中,最后一场中,人物扮相为方翅纱帽、白色团龙改良蟒;在黑白两色的基础上,在胸前绣上蓝色团龙纹,极具素洁之感。
京剧《李逵与宋江》剧照 凌珂饰宋江
箭蟒:是在蟒袍的基础上,突破原有形制,吸取了箭衣的某些特点后而新创的服式,也是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所首创。
京剧《胭脂宝褶》中的箭蟒 刘孟千一饰朱棣 刘孟千一供图
旗蟒:原是指清朝满族皇后所用的吉服,后通用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统治阶层的贵族妇女,可见于京剧《四郎探母》《雁门关》《苏武牧羊》《梅玉配》《查头关》等剧中。
京剧《梅玉配》中的旗蟒扮相 童芷苓饰韩翠珠
京剧《四郎探母》中的旗蟒 史依弘饰铁镜公主
女蟒:样式与男蟒无大异,只是较短,袖根下无摆,绣龙或绣凤,为后妃、贵妇、女将所穿。
京剧《宇宙锋·金殿》中的斜穿女蟒造型 童芷苓饰赵艳容
京剧《武则天》中的白色女蟒扮相 童芷苓饰武则天
京剧《红鬃烈马》中的红色女蟒 张火丁饰王宝钏
京剧《武则天轶事》中的白色女蟒 李海燕饰武则天
京剧《杨门女将》中的缃色老旦蟒 赵葆秀饰佘太君
近期推出《戏服科普》的小专栏,小编在后台陆续收到一些相关问题,在本期科普推文中,予以正式回复。戏曲服装,种类繁多,样式丰富,科普推介,难免挂一漏万,敬请方家批评和指正!
1、关于官衣长度问题
在戏曲中,官衣各类样式基本相同,主要以颜色进行区分等级或者暗示相关戏剧内容。相较于颜色上的差别,各类官衣在长度上差别并不明显。除一部分地方剧种多用偏短的官衣用于滑稽官丑外,大部分为适应演员身高,略作调整,以求合身。以京剧《审头刺汤》为例,剧中陆炳穿蟒(浅驼色太阳蟒或绿蟒),汤勤穿红官衣,两者长度均是到脚面处;前者着厚底,后者着薄底,靴子厚度有明显不同。
2、关于水领的使用
至于水领,属于内衬,没有行当使用上的明显差异,如京剧《徐九经升官记》的徐九经、豫剧《七品芝麻官》的唐成,穿官衣时仍内搭水领。
3、关于京剧《谢瑶环》的扮相问题
京剧《谢瑶环·金殿》剧照 窦晓璇饰谢瑶环
1961年,著名戏剧家田汉据陕西碗碗腔《女巡按》改编为京剧《谢瑶环》,对原剧主题及故事情节都作了较大的改动。同年由中国京剧院首演于北京,杜近芳饰女巡按谢瑶环。从剧情发展来看,谢瑶环在京城受封巡按,中途有便装私访的情节,而到了《公堂》一场,谢瑶环已经袒露自己巡按的特殊身份,所以改穿方纱、红蟒、玉带,内衬红褶;《花园定情》一场,转至生旦抒情场次,改穿绣花对帔;《公堂受刑》一场,改穿素褶子,着甩发。
京剧《谢瑶环》剧照 王艳饰谢瑶环
谢瑶环首次亮相即在第一场《金殿》,此时武氏掌权,国号为周,穿黄色女蟒,配同色云肩;谢瑶环作为宫中女官之一,自然“身份非凡”。为了与角色的女性性别以及文职性质贴合,胸前所绣为飞禽翔鹤,而非走兽爪龙或麒麟。为了凸显人物的整体素雅与洁净,服装主色为白色,同时去除周身的纹饰。实际上,早在杜近芳的演出版本中,就在服装上保留了传统官衣的胸前补子,至于下绣江崖海水,未尝不可视为是吸收了传统蟒袍的视觉元素,加以杂糅制成。
京剧《谢瑶环·公堂》剧照 杜近芳饰谢瑶环
为了进一步求证我们的猜想,或许我们可以在同类或相关题材剧目中找到一些答案。京剧《武则天》,根据同名话剧剧本改编,由上海京剧院演员童芷苓首演于1961年上海。上世纪80、90年代,由导演马科指导的一版京剧《武则天》(童芷苓主演),剧中上官婉儿一角由张南云扮演,在最后一场《金殿》,武则天扮相为明黄色绣金团龙女蟒(不配云肩)、裴炎扮相为红团龙蟒,上官婉儿扮相仍为女官衣,不过这次舞台演出,穿的是束带传统红官衣,整体更偏传统扮相。
京剧《武则天》剧照 童芷苓饰武则天 赵晓岚饰上官婉儿
随后,在2013年由其女童小苓主演的一版京剧《武则天》中,裴炎扮相为改良蟒,胸前绣团龙;太子李贤也为改良蟒,不过绣的是团花以及草龙纹。
京剧《则天武后》剧照 李世济饰武则天
程派京剧《武则天轶事》,原名《则天武后》,由程派传人李世济首演并主演,徐城北任编剧,唐在炘任唱腔设计。其弟子李海燕主演的舞台版《武则天轶事》中,旦角武则天、花脸裴炎、小生李贤均为传统扮相,上官婉儿则为紫色改良女团衣,胸前绣图鹤。而在由北京京剧院王蓉蓉主演的京剧《武则天》(陈亚先任编剧)一剧中,由常秋月扮演的上官婉儿,胸前绣图花及草龙纹,衣身至脚面。
京剧《武则天轶事》剧照 李海燕饰武则天
问题在于,区分改良官衣和改良蟒袍,是否以下绣江崖海水为判定标准呢?实际上,从草龙纹改良蟒开始,本身去除了传统蟒袍繁复杂的清装龙纹,兼备了学士官衣的特点,再加上由原来的宽玉带改为束带,所以也在图纹运用上模糊了改良蟒和改良衣的区别。仅京剧《十道本》一剧,言派、马派、麒派、奚派均有演绎,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很难评判团龙改良蟒、草龙纹改良蟒、紫色改良官衣以及天青色带补官衣四者孰对孰错。这也意味着,当胸前图纹不再依赖补子或者团龙纹去判定是改良官衣还是改良蟒袍的时候,也说明两者的区别很难再用传统标准去判定。
京剧《谢瑶环·私访》剧照 王艳饰谢瑶环
(原创张大选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