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裙裤一样能穿出时尚优雅飘逸的气质
71 2025-01-27
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水稻的插秧方式以及插秧的深度。
插秧方式: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仍然是人工插秧,没有机器插秧那样规格。特别是有不少地方,随手插秧,退着插,插得快,很自由,但是不能保证密度,由于插的株行距宽窄不匀,更难保证禾苗匀均生长,得不到较高的产量。先进地区,如湖南省的醴陵,吉林省的延边,历史上就有划行插秧的习惯,他们的经验,解放后,已全面推广。目前插秧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正方形横直成行,株行距相等。如:5×5寸、6×6寸、7×7寸。也有插6×5寸、6×7寸接近正方形的。这种插秧法,每穴秧苗地下面吸肥面积和地上部接受阳光照射的范围都一样,禾苗生长均匀、整齐。但插得密一点,则封行过早,不利光合作用进行;插稀一点,又没有充分利用地力和阳光,对于适当密植,并不有利。
长方形,横直成行,但行距宽、株距窄,如4×7寸、4×8寸、5×8寸等。这种插法,作业方便,通风透光好。一般株间先封行,而行间仍能通风透光,不会影响水稻生长。在适当密植的情况下,采用长方形插的,要比正方形插的光能利用率高些。
单行条插,类似长方形插,但株距更小,如8×3寸、7×3寸等。这样更有利于密植,能增加每亩穴数,多插基本苗,而通风透光仍然比较好。
宽窄行插,又称大小行。广东农民叫"双龙出海"。大行行距6-7寸,小行距和株距都是3-4寸。其中又分两种形式,凡两小行各穴平行、四穴成方形的,叫双行插;凡两小行各穴错开,成小三角形的,叫复式插。这种插法,更有利于小株密植,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地力和阳光,但比较费工。
梅花形,过去都在间作稻区应用,早稻采用正方形或近正方形插秧,晚稻则嵌插在四棵早稻的中间,形成梅花形。这种插法,不利于通风透光,也不利于中耕除草,已随间作稻面积的减少而减少。
根据各地丰产田的经验,以长方形插秧和单行条插两种方式最适合目前生产要求,易为群众接受。为了做得比较规格,在最后一次平田后,插秧之前,要排掉田水,按预定插秧密度,用划行器在泥面上划行,这样任何人下田插秧,都能插出一致的适合于那块田密度的规格。
插秧深度:插秧深浅与分蘖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水稻的分蘖节都密蘖在秧苗的基部,分蘖节的发根和分蘖,一般需要30℃左右的温度,把秧苗浅插在1寸左右深的表土中,因为表层土温较高,通气条件好,肥料分解快,对秧苗发根分蘖非常有利。土壤的温度,越往下层越低;空气也是越往下层越少。根据华中农学院在武汉郊区的观察,5月上旬稻田2寸深处的土温比1寸深处要低1℃,如果深插,秧根活力低,对分极为不利。表现在:
分蘖发生晚,凡深插的秧苗,多不能像浅插一样,很顺利地从分蘖节上发出分蘖,而是先把第一个分蘖节节间伸长,把分蘖节顶向表土(图22),直到分蘖节获得了适宜分蘖的条件,才发根、分。因此,深插秧苗的地下部,有两层根。经过这样一段节间伸长和重新长根的过程,分蘖要延迟5-7天发生。
分蘖节位高,早、中稻浅插,从第5-6节开始发生分蘖,单季晚稻从第6-7节开始发生分蘖。分蘖节位低,早发,根多叶茂,制造养料多,不仅都是有效分蘖,而且都是大穗。如果插得太深,即使发生分,也要提高2-3个节位。节位越高和出蘖太迟,都只能长成小穗或无效分蘖。
分蘖发生少,产量低,华中农学院用早稻先锋1号品种作试验,插3×6寸,每穴插7根秧。结果,浅插1寸深的,最高苗数为53万,比深插2寸的多14万。每亩产量,浅插1寸的为978.4斤,比深插2寸的增产9.4%。
株型不好,不利分蘖,浅插植株株型像扇状展开,分蘖易于长出。而深插的植株都挤在一起,不仅分囊的萌发受到阻碍,而且每穴基本苗插得越多,死苗也多。插秧深浅与返青期长短也有很大关系。凡是浅插的,因为温度、空气、养分对秧苗都很适宜,一般返青较快。健壮的秧苗,特别是带土移栽的秧苗,甚至不翻黄,没有明显的返青期,实际上等于延长了营养生长时间,有利水稻高产。
深插则恰恰相反,一切条件都对秧根不利,即使插的是壮秧,返青期也要比浅插的多3-4天,如果插的是瘦秧,则不仅仅是延迟返青的问题,而且有大量死苗的危险。
总之,插秧不宜太深,只要插稳不致被风吹倒或被水浮起就行。一般早稻、中稻、单季晚稻,插秧时,水温、土温都比较低,下层温度更低,以插1寸左右深为好。双季连作晚稻插秧时,天气比较热,土壤表层的温度高,水温有时在40℃以上,浅插往往烫死秧苗。
另外,因为连作晚稻秧苗比较大,浅插不容易插稳,应当插深一些,一般可插1-2寸深,使分蘖节插到比上层泥温较低,而又适合它需要的下层土壤里去,可以不影响成活。但分蘖还是要少一些,为了不致影响总穗数,宜适当多插一点基本苗,即每穴多插几根。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的种植,可以关注小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