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独特“陆基圆池+池塘+稻田”养殖技术引发热议!

147小编 173 2025-01-27

山区独特“陆基圆池+池塘+稻田”养殖技术引发热议!

熊 飞

“陆基圆池”养殖,是将圆筒状的养殖池兴建在陆地表面或半埋于地下,水在池内按照一定流速从上到下缓慢旋转流动,鱼苗高密度放养其中,完全依靠人工投喂饲料生长,养殖产生的粪污和有机碎屑随池内流水通过圆池底部排出,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高密度现代化养鱼方式。养殖池底部排出的尾水通过多种方式净化处理,再重新注入到养殖池中循环利用。其优点是节约水资源,粪污“零排放”。缺点是设施投入较大,运行成本较高。近年来,湖北省竹山县将“陆基圆池养殖”与“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结合起来,为山区探索出高效生态综合种养的新模式。

1.环境选择

首先,要确保有充足、稳定、安全、洁净、溶氧量高,符合高密度养殖各项指标的优质水源。最好是山涧溪流,其次是上有洁净来水的水库蓄水。为确保山区干旱或洪水季节水源充足、水质稳定,没有水库的还需建设专用蓄水池以备不时之需。其次,库、塘、蓄水池和陆基圆池、池塘、稻田要自上而下呈梯级分布,上一级出水口高于下一级入水口,以便水能够利用自然落差流动,最终排入河中,避免抽水增加成本。再次,陆基圆池要选择周边环境幽静,避开噪声惊扰,车辆进出方便,冬暖夏凉,外来人员较少,不易遭暴风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危害的地方建设,不能占用永久性基本农田。最后,陆基圆池、池塘、稻田要上下相连或相距较近,以方便渠道管网建设与集中管理。

2.陆基圆池养殖

(1)建池 陆基圆池主要由圆筒形的池体和进、排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构成。建池前要将地面整平夯实,防止向池内注水后承受不住压力出现垮塌。池体可用铁皮、镀锌板围成,也可用砖混结构建成,直径根据场地大小确定,一般8米左右深约2米,可建成半地下式,也可建在地面。池体接缝处要连接牢靠、确保内壁光滑,防止出现渗漏或爆裂。

池体半埋于地下的,地表以上高度控制在1.2~1.5米,方便投饲和管理,同时避免人或动物误落池中;池体建于地面的,可在池旁搭建台阶,以便上下管理。池底部呈漏斗状,在底部中心位置安装排水管,用于排出池水及污物。池与池之间要留足通道,以便行走和投饲、捕捞等管理。池建好后,内衬高强度防水耐腐材料,防止渗水。

每个圆池要安装独立的进排水管道增氧设备。蓄水池高度与圆池高度有1米以上落差。进水管的进水口要覆盖过滤网,防止杂物进入圆池。进水管的出水口在安装时要与圆池壁形成一定夹角,使水在入池后自上而下旋转流动,最终携带池内粪便、残饵等污物从池底排出,通过管道和沟渠流入下一级池塘。在圆池上方要搭设棚架、覆盖棚膜,夏季高温时上盖遮阳网,避免水温变化过大,同时防止动物或天敌进入。有条件的还可在棚内安装监控设备,以便对池内养殖情况实时观察与管理。

(2)饲养管理 陆基圆池养殖水鲜活、溶氧量高,一般养殖鲈鱼、黄颡等价值较高且适合高密度养殖的名优鱼类。投放的鱼苗应优质、健康,投放量要根据鱼的种类、规格大小以及池体大小、水量水质、养殖水平等确定,一般以每立方米产鱼25~50千克计算。同一圆池内投放的鱼苗应种类相同、大小一致。投放前育苗和圆池要进行消毒,避免鱼带病入池。圆池内水温与运输鱼苗的水温要接近,两者不能超过3℃

鱼苗入池后第三天开始投喂饲料。根据养殖品种与规格,投喂蛋白质含量在40%左右的优质配合料。饲料最好购买同一家公司的产品,确保质量安全稳定。投喂要坚持少量多次,定时、定点、定量投喂,每日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温度高、日照长,鱼摄食旺盛时可增加到四次,日投饵量一般控制在池内鱼总重量的3% ~5% , 成 鱼 降 至 2% ~4%,以每次投喂后1小时内吃完为宜。投喂后观察鱼摄食情况,并根据天气、水温变化,对投喂量做出调整。投饵不足,鱼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无法健康生长;投饵过量,鱼不能及时吃完,饵料腐败后会污染水质。

陆基圆池养殖的鱼苗放养密度大,容易造成水质污染恶化,因此要特别注意水质变化。温度较高的夏季,要通过加大进、排水量,增加池内水的流速,保持池底排水流畅,及时将池内污物排出,确保水质清洁鲜活、稳定适宜、溶氧量高。同时,在圆池上方增设遮阳网,降低养殖环境温度。

此外,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定期做好水质检查,定期消毒杀菌,定期在饲料中拌入能够增强鱼类体质与抗病能力的益生菌、中草药等,防患于未然。发现病、死鱼要及时捞出,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3.池塘养殖

按照该模式,从陆基圆池排出的尾水不流入分级净化池,而是直接流入养殖池塘,其中携带的鱼类排泄物和饵料残渣等,正好用于池塘养鱼。其养殖技术与一般池塘养鱼基本相同,但要注意以下三点。

(1)控制水质 如果池塘面积大,单纯依靠从陆基圆池排出的尾水水量不足,可掺入适量新鲜活水,既增加水量,又 提 高 水 的 溶 氧 量 、 改 善水质。

(2)合理放养 放养鱼种以虑食性的鲢鱼、鳙鱼为主,适当搭配部分鲤鱼、鲫鱼、青鱼、草鱼等,控制好放养密度,在利用虑食性鱼类清洁、改善水质的同时,提高养殖效益。

(3)谨防翻塘 冬季起捕后清除池塘底部淤泥,抓好池塘消毒。闷热天气加大进、排水量,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水质良好,防止因水质恶化、缺氧出现翻塘。

4.稻田综合种养

从陆基圆池排出的尾水,经过池塘初步沉淀、净化后,再通过管道或沟渠流入稻田,在稻田套养鱼、、虾、蛙等,使尾水中所含粪便、残渣在稻田得到进一步分解并被水稻吸收利用,最终达到排放标准。

由于山区稻田养蟹效益相对较高,现以养蟹为例,其技术要点如下。

(1)稻田改造 最好选择紧靠养殖池塘,且集中连片、无环境污染的稻田,以方便田间改造与日常管理。

养殖前须对稻田实施改造。每个田块要在上口端设进水口,下口端设排水口,在进、排水口设置防逃设施,确保灌排便利且相互独立。以养殖为主、计划长期养殖的,须在田间距离田埂1~1.2米处开挖环状沟,同时根据田块形状在 田 间 开 挖 “ 十 ” 字 沟 或“井”字沟,沟的宽度与深度视稻田情况确定。还可以在田间挖“暂养池”,其内移植水草,水稻插秧前将蟹苗养殖于暂养池中。以种植为主的一般不在田间挖沟,以方便机械进出作业。稻田四周要设防逃墙,多用钙塑板或厚塑料膜围成,墙体略向内倾斜,下部埋入土中15厘米左右,上部高出地面约 50 厘米。在水稻生长期,还应在稻田布设杀虫灯、诱虫黄板等。

(2)综合种养 冬前将稻田起旱深翻,一方面通过冬季冻融交替促进土壤熟化,改善土壤性状;另一方面压低在土壤、稻茬中越冬的病菌、害虫数量,减少来年病虫发生。

春季整田时,一要抓好施肥。种养结合的稻田,要尽量用堆沤腐熟的畜禽粪便或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一般亩(1亩=667平方米你,下同)施优质腐熟畜禽粪便500千克,或生物有机肥100~150千克,缺磷的可增施磷肥25千克,底肥用量要占到水稻整个生长期施肥总量的80%以上。畜禽粪便也可在稻田冬前深翻时施入,或在深翻后泼洒在田间,使其提早熟化。二要清理消毒。结合整田将稻田及其周围杂物彻底清除干净,防止其中隐藏害虫和蟹苗天敌,同时亩用50~75千克生石灰兑水进行泼洒消毒,进一步减少病菌与害虫。

在鄂西北山区,每年只种植一季中稻。水稻应选择株形紧凑、茎秆较硬、叶片上冲,耐肥、耐深水,抗倒、抗病虫,米质好、产量高的品种。

插秧时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40 厘米、窄行 20 厘米,株距20厘米,每穴栽插两本带3个以上分蘖的老壮秧,既改善田间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危害,又可为蟹苗栖息、活动提供适宜空间。插秧时需注意秧苗与防逃墙之间应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以防螃蟹后期借稻株攀爬越墙逃走。

水稻秧苗返青后,向大田投放大小一致、肢体完整、活力较强、不带疾病的蟹苗。蟹苗可提前购入,用 20 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5分钟后,再放入已消毒的暂养池中喂养。每亩大田放养量视蟹苗大小、投饲情况以及管理水平确定,一般大规格蟹苗投放500~600只即可。投放时要尽量均匀散开,避免聚集在一起相互残杀。蟹苗投放后,稻田应保持5~6厘米水层,同时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早期蟹苗较小,可投喂优质全价饲料;长大后可改喂青饲料及部分动物蛋白饲料,如黄粉虫、蚯蚓等;后期改投高蛋白精饲料,搭配部分农村常见的粗饲料,尽量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投饵要定时定位,每天分2~3次投喂,投喂量为蟹总重量的3~5%,具体视天气、水质、摄食状况和残饵量确定。如果完全依靠稻田内天然饵料,需减少每亩蟹苗投放量,避免因饵料不足生长瘦弱,甚至自相残杀。

养殖螃蟹的稻田,要持续将经池塘净化后的水放入其中,使稻田始终保持一定水层且水质鲜活。如果底肥施用充足,水稻生长期可不施肥料。如果确实需要追肥,最好泼洒稀释后的沼液或腐熟有机肥。如果追施尿素,要坚持少量多次,每次亩施5千克左右,防止施肥过多对蟹苗造成伤害。蟹苗每次蜕壳前,要在下午日落时每亩泼洒 5 千克生石灰,提高稻田水中钙离子浓度助蟹苗蜕壳;两天后再每亩泼洒0.5千克的活化光合细菌,以净化水质、促进螃蟹生长。螃蟹活动在稻田,田间病虫杂草较少,一般不施农药。在虫害发生期间要开启杀虫灯,并在田间设置黄板,尽量利用物理、生物技术杀灭害虫。如果确实需要喷施杀虫剂,须选择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严格控制好剂量。在施药时尽量加深水位,施药后密切关注蟹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更换新水。

稻田养蟹的水分管理既要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又要为螃蟹生长创造良好环境,与单纯种稻有较大区别。刚插秧时蓄水要深,促秧苗尽快返青。返青后水稻进入分蘖期,此时刚好投放蟹苗,水层宜浅,保持5~6厘米即可。此后如果秧苗长势过旺、分蘖过多,可通过加深水位进行控制。进入夏季温度较高,需通过加深水位、增加换水频次降低田间温度。秋季螃蟹进入摄食高峰,此时需勤换水,一方面保持水质鲜活,促进螃蟹摄食;另一方面可刺激螃蟹活动,促进蜕壳生长。每次换水不能过急过快,以保持稻田水位、水温基本稳定,减轻对螃蟹干扰。螃蟹蜕壳时灌足水后暂不排水,保持深水层促其平安蜕壳。

防逃、防天敌危害,是稻田养蟹的重点工作。蟹苗投放后,要经常下田观察,检查防逃设施是否牢固,发现有损毁必须立即修复,同时查看田间是否有天敌,发现后及时驱赶或清除。每次暴风雨或持续降雨过后要及时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外,还要做好螃蟹病害的预防,可在饲料中拌入捣碎的大蒜、益生菌等,以增强其抗病能力。日常巡查时发现病蟹、死蟹要及时拣出,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5.水稻与螃蟹收获

目前,山区机械能够下田的地方,一般为收割机收获。为避免机械下田对螃蟹造成损伤,需在水稻收获前先将螃蟹基本收完。

稻田螃蟹收获可采取投放地笼等办法。在水稻收获前,利用螃蟹夜间上滩习性,采取“干湿交替”管水的办法,即夜间将稻田内水放掉,螃蟹会纷纷爬向田边,聚集在防逃墙处,此时即可捕捉,白天再将水灌入稻田,通过几次日灌夜排即可将其捕捉殆尽。螃蟹基本收获完后即可排水晒田,然后机械下田收割,在割稻同时将残余的螃蟹捉住。建有暂养池或蟹沟的稻田,可通过灌、排水将蟹诱集到池、沟中捕捉,然后再收割水稻。水稻收获后,可将收获的螃蟹重新放入稻田,加强投饲促其快速生长,养殖至秋末螃蟹打洞越冬前收获,产量效益更高。冬季可在稻田种植绿肥,次年春季翻压后做底肥使用。

经过稻田净化后的水已达安全排放标准、可以直接排放,或再经下一级池塘沉淀净化后排放。

上一篇: 红薯“倒插苗”技术你搞懂了吗?原因不只是结薯多,还有啥好处?
下一篇: 河北唐山丰南区机插秧栽培管理技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