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新衣丨衣着很素,但金银首饰可以装一背篓!

147小编 128 2025-01-27

相比五彩缤纷的藏装,黑白条纹的珞巴民族服饰,算是西藏服饰文化中最“素”的一种了。

- -

素色狩猎装

西藏山南市隆子县斗玉乡,居住着一支古老的民族“珞巴族”。“珞巴”,藏语意为“南方人”。是目前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珞巴族是游猎民族,有语言没有文字,主要以在原始森林中打猎为生,地域、气候、生产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与其他许多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

┇图 / 斗玉珞巴民族乡 许伟华 摄

2014年,《犀鸟之魂》在西藏藏历新年晚会上获得成功,让更多人了解了珞巴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表演者们赤着脚,穿着黑白条纹的珞巴族服饰,为观众们翩翩而舞。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和“花哨”藏装相比,略显“朴素”的珞巴服饰。

珞巴族长期生活在高原峡谷,服饰由早期的采集、狩猎服装演变而来,男子以黑白相间的条纹为主,方便狩猎和融入大自然。而女子在黑白相间的基础上,会适当嵌入彩色。

- -

取材自然

过去长期的狩猎生活,使得他们衣着上也表现着粗犷豪放的性格。他们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原料,是珞巴族服饰特点之一。

珞巴族男女上身衣服是由“达努”(瑞香树皮)等植物纤维纺织的土布缝制而成的长条浴巾状,多为黑色、红色或白色相间。以竹针代替扣子,没有领、袖、衣代等设置。此衣是男女唯一的上衣,老少终年在身,夜晚做被盖。女子上身衣服亦呈长条毯状,其穿着时袒露肩臂(方便劳作),衣的下长不往上掖,其长至小腿,腰带束紧。

男女下身都不穿裤或裙,腰部衣服上缀有十二个海贝串成的圆球。男子头戴藤蔑编的藤帽。藤帽有三种圆帽叫“博巴”(珞巴语)板瓦形的叫“嘎嘎”(珞巴语),状似礼帽的叫“横巴”(珞巴语)。

过去,在珞巴族还流行一种叫“阶邦”的草裙,是用鸡爪谷的秸秆编成的。现在,妇女们穿上土布衣裙,还习惯在外面置上一条草裙,起到对布裙的保护作用。

为了便于打猎和砍柴,男士不仅露着双臂而且还露着双脚,他们会把自己的长发捆绑在前额上方,横插两个竹签,然后带上帽子,帽子上方是形似鸟嘴的装饰,再插上两根鸟羽。帽子后面还会带上竹编的“巴觉”,听老人说,是为了预防打仗时,敌人从后方袭击而设置的。以前为了狩猎方便,珞巴族人男女都赤脚或者穿草鞋,随着生活变化,现在已经演变成了纯手工制作的布鞋。

珞巴族男女都喜爱腰带,有藤编的,皮革制作的,也有羊毛编的,并织有各种彩色图案。

- -

一背篓的装饰

同很多民族服饰一样,珞巴族的女子也非常喜欢佩戴五颜六色的项珠,盛装的妇女脖颈上有时戴十几串到几十串珠子,再加上手镯、耳环、铜铃、银币、铁链、小刀、火镰、海贝等饰物,有十几斤重,可装满一个背篓,并被视为家庭财富的标志,是不可缺少的嫁妆。每当节日到来,妇女们都穿戴起来,起舞高歌,互相媲美。

有的男子也喜欢戴珠串的长短项链、戴铜或铁手镯,但更夺目的是男子斜挎的长刀“奥热古”(珞巴语)。珞巴族男士以打猎为主,因此,“刀”是每个男士不可或缺的一件物品,他们每个人都会随身携带一把“刀”,不管走到哪里,“刀”不离身,“它”是一种保护工具,也作为一种装饰品,显得十分威武。

除此之外,他们还喜欢在腰间点缀各种饰品。

一套完整的珞巴女装包括:奥玛给冬(珞巴语译音为上衣);加崩(珞巴语译音为筒裙);里搜(珞巴语译音为脚套);博杰(珞巴语译音为戴在颈项上的装饰物):多用海贝、兽骨、兽牙或玉石等磨制成珠状;腰间还佩戴有链条、彩珠、铜铃、铜勺状小链条、火镰、串珠、鼻烟壶、印章等饰物;烟斗(盛装着烟叶为主的燃烧料)、烟袋多挂在腰间;手镯,分为落根和笛路,落根为铜制品,上雕几何图案,笛路是在皮革上穿眼后将海贝镶入的腕饰;耳鼓(多用铜原料镶上松耳石制成的耳环,以前要多戴)。

一套完整的珞巴族男装包括:冬巴达贡(熊皮盔帽);索冬(珞巴语译音为披篷);纳木(珞巴语译音为套装);博杰(珞巴语译音为戴在颈项上的装饰);达因杰热(珞巴语译音为腰饰);配饰包括腰间斜挎长刀、短刀、弓箭和箭筒。

鲜有人知道的珞巴族,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没有关于本民族的历史文献,而珞巴服饰则成了肉眼可见的最宝贵的珞巴遗产之一,这些简朴的衣服、华丽的装饰就是珞巴族历史社会形态发展的缩影,它们在西藏,在山南的深山处,闪闪发光。

上一篇: 想知道藏式饰品都有哪些讲究?这里全了
下一篇: 藏族女神阿兰 日系颜值公主穿搭 嗓音极具穿透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