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服饰的演变

佚名 73 2022-09-29

最初服饰并没有什么等级差别,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服饰的政治色彩逐渐浓厚。到了周代,随着宗法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服饰就成为区别亲疏、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从而形成中国数千年的冠服制度。

秦汉服饰

秦代服饰以黑色为尊。

汉代是深衣流行的时代中国服饰,其款式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曲裾多用于西汉早期,其特色在于衣服的前襟被接出的一段三角,穿时绕到背后,再用带子系结。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服饰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时代,服饰变化呈现的特点可概括为两点:一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二是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人们崇尚虚无、轻蔑法度,偏好大袖宽衫。这种宽衫通常制成对襟,两衣襟之间用襟带相连,也可不用襟带,任衣襟敞开,其色彩以淡雅为主。

“裤褶”是魏晋时期最为流行的一种服饰,“褶”是略长的紧身短袍,“裤”是十分宽松的长裤。

隋唐服饰

隋唐是中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一方面服饰演变大胆开放、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另一方面则是官服制度有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盛唐以后,人们多穿团领、窄袖袍,而妇女则多着衫、裙,肩上披帛,前胸外露。贵妇们还在额上涂“额黄”,眉间贴“花钿”,两颊点“妆靥”。

宋代服饰

经历了唐代的绚丽之后,服饰在宋代走向了质朴、洁净和自然,尤其体现在妇女服饰上。宋代贵族妇女常服是“大袖”,顾名思义,这种服装因两袖肥大而得名。大袖一般与长裙、霞帔相搭配。

“背子”是宋代妇女最常用的服装,其样式是对襟、直领、两腋开衩,下长过膝,罩在襦袄外。

元代服饰

元代是蒙古族统治的王朝,元代服饰既保留了蒙古族服饰的特点,又较大程度吸取了汉族传统服饰的特色。

“质孙服”是元代的特定礼服,上衣下裳相连,上衣紧身,下裳较短,衣服腰间打着许多褶子,肩背之间缀有大珠。

元代蒙古族妇女的头冠很具民族特色中国服饰,名叫“顾姑冠”,又写作“姑姑冠”。据记载,元朝后妃及大臣的正室都戴顾姑冠。顾姑冠的长度与戴冠人的身份有关,身份越高冠越长。

明代服饰

明代官服分为公服和常服两种,重大活动时穿公服,在本官署处理日常事务时则穿常服。公服戴展脚幞头,用盘领袍;常服由乌纱帽、圆领衫、革带三部分组成。

“四方平定巾”是明代职官和儒生所戴的一种便帽,用黑色的纱罗制成,可以折叠,展开时四角皆方。这种巾帽形制简便,所以被广为使用。

明代妇女下裳多穿裙子,颜色多为浅色。发式主要是一种名为牡丹头的蓬松发髻。

清代服饰

清代以高压政策推行满族服饰打扮。最明显的特点是官穿“蟒袍”,蟒的数目因品级而不同,外加一褂子,前后正中习明代绣补子以表官衔,所绣鸟兽与明代大同小异,袖口为马蹄袖。普通百姓多用长袍、短褂和马褂。满族男子一般系腰带,长袍外面加背心或马褂。满族女子则喜穿旗袍,外面罩马甲。汉族妇女多沿明制,上身穿袄、衫,下身穿裙、裤。

民国服饰

男子常礼服是中式长袍马褂再加西式礼帽,而最有影响的女装是享有国服之盛誉的“旗袍”。

“中山装”是中国服饰在引入国外服饰文化过程中的一个创新,其名称源于孙中山先生。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宪法时将中山装定为男子礼服。

上一篇: 新书丨《世界服饰史图典》:典藏级服饰时尚图集
下一篇: 在米兰,看一本中国杂志的时装设计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