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形制篇」刚入坑的袍子们快来了解一下

147小编 190 2025-01-23

汉服主要由衣衫、裙、裤、袍、袴组成,民族服装发展至当代已无阶级、朝代区分。

☞中衣☜

汉服衬衣的统称,又称“里衣”穿在内衣与外衣之间,具体有中衣、中裤、中裙、中单起护体、保暖、整形的作用。

主要为白色,也可以是其他素色。

中衣(女)

中衣(男)

☞襦裙☜

襦裙是汉服的一种,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长度较短,一般长不过膝,下身则叫“裙”。“襦裙”其实是两种衣物的合称。

l 以衣领的不同,分为交领襦裙和对襟(直领)襦裙。

l 以裙腰高低,分为齐腰,高腰,齐胸。

l 按是否夹里的区别,分为单襦和复襦,单襦近于衫,复襦则近于袄。

齐腰襦裙

齐腰襦裙

齐胸襦裙

☞褙子☜

又名背子、绰子,绣䘿,始创于秦。是秦朝到明代时期女子的常用服饰,样式以直领对襟为主,腋下开胯,腰间用勒帛系束,下长过膝,逐渐成为后世女子的一种常礼服。

宽袖褙子,只在衣襟上,以花边作装饰,并且领子一直通到下摆。窄袖褙子,则袖口及领子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

宋代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观追求质朴,宋代男子的褙子常衬于公服内,很少外穿。女子的褙子则外穿,并成为典型的常服款式。

褙子

☞袄裙☜

也是襦裙的一种,是明代女装的一种通称。袄裙是指上衣在裙子之外的的襦裙,它是汉族民族服饰襦裙的一种,藩属国朝鲜也依照明朝的袄裙发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并演变成现代韩服常见的韩式袄裙样式。

袄裙

☞襕衫☜

襕衫出现在唐代,流行于宋明。

襕衫到膝处有一道接缝,称为“横襕”,一般认为这道横襕是对衣裳制古意的恪守而刻意加上的。襕衫领子多用圆领,后来的襕衫,大致也遵循了这一点,只不过领边变宽,并且接衽了。

在古代,襕衫为职官公服,学子亦多穿着。

襕衫

☞圆领袍☜

圆领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胡人传入汉地的一种服装。

圆领亦称团领,实为无领型领式。衣领形似圆形,内覆硬衬,领口钉有纽扣。圆领袍是圆领子的窄袖袍,是汉族在隋唐之后形成的全民服装。

隋唐五代时流行的各种圆领袍是文化交融的硕果。圆领袍是一种圆领的袍服,窄袖,长及膝下。它最早出现于北周时期时胡服的一种。由于这种袍服设计合理,隋代开始将其作为常服或者朝服使用。

圆领袍

☞直裰(duō)☜

直裰亦称直掇,古代家居常服。斜领大袖,四周镶边,因背之中缝直通到下面,故名直裰。

始于晋,隋唐流行,后世承之。 因僧道之徒多服之,故亦指僧衣道服。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衣冠异制》:“晋处士冯翼,衣布大袖,周缘以皂,下加襕,前系二长带,隋唐朝野服之,谓之冯翼之衣,今呼为直裰。

直裰

☞裋褐(shù hè )☜

是汉服的一种款式,是对古代穷苦人穿的一种衣服的称呼,又称“竖褐"、"裋打"、"短褐"。以劳作方便为目的,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百姓最常穿着的衣服款式之一。与常服和礼服相区别。

裋褐

☞曳撒(yì sǎn )☜

读法源自蒙古语,为“一色(shǎi)”变音,来自蒙语“质孙(jisum)”,明代服饰之一。

曳撒又称“衣色”“一色”“一撒”,发音承袭自元制。在明早期仍多称呼断腰袍为质孙,并且依其主要特点作为内廷侍卫服饰,后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款式也不断变化。永乐以后曳撒的称呼逐步增多,窄袖也逐渐变为琵琶袖。

曳撒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啦,业余科普,欢迎一起讨论,不喜勿喷。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生活,感谢您的观看~

上一篇: 买的汉服没有时间穿出去?这些日常小技巧能否给你灵感?
下一篇: 金喜善很会打扮,绸面西服配过膝皮靴,无惧年龄染棕黄发美到发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