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正声 古调新弹】浓墨重彩“妆”点大美秦腔

147小编 136 2025-01-22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年少时,很多女孩子都喜欢戏曲舞台上小姐的扮相,那粉妆玉琢的花旦,唇红齿白、满头珠翠、晶晶亮亮,引人向往。也有不少戏曲演员就因为爱上了那妩媚动人的扮相,开启了自己的戏曲生涯。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容妆不再是戏曲演员的专属,戏曲摄影工作室的诞生让普通人也能美美地化上戏妆,化身秦腔舞台上的花旦、青衣,过上一把戏瘾。

演员调整容妆。 (资料图片)

从戏曲演员转行做了化妆师 让年轻人因戏曲容妆爱上秦腔

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退休的化妆师党莉莉,年轻时曾经是一名戏曲演员,不过她觉得自己当时好像对化妆兴趣更浓一些。

“那时候剧团演员都是自己给自己画,我就特别喜欢看那些主演化妆,也喜欢帮他们盘头、贴片子。年龄大了点儿,我就彻底转行做了化妆师,也带了很多学生,他们现在活跃在各个剧团,也都担任化妆师。另外,我的学生中也有人转行做了汉服妆造师。”党莉莉退休后,和同样曾是戏曲演员的老伴一起做起了“党莉莉戏曲容妆摄影工作室”,为秦腔演员拍摄定妆照,也为素人游客拍摄戏曲写真。

无独有偶,位于陕西文化大厦的“粉墨丹青戏曲文化摄影工作室”的化妆师娄华也是戏曲演员出身,还是国家二级演员,后来在上海戏剧学院进修时开始主攻戏曲容妆。

“其实当年在上戏进修时是打算进修导演专业的,但有朋友劝我说,导演不是谁都能做的,取决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包括舞蹈经验、个人能力、节奏把控等,凭借对我的了解,他建议我主攻化妆。”娄华十分感慨地说,“我觉得朋友对我还是很了解,进修一年时间,我主攻化妆,回来后无论是在我们剧院,还是在我们工作室,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行业了。因为很多年轻人也许不懂秦腔,但喜欢秦腔的容妆,被戏曲容妆吸引了过来,进而了解戏曲,爱上了戏曲,这个过程也让我成就感满满。”

由于都是秦腔演员出身,虽然做了化妆师,但无论党莉莉还是娄华,都要兼任动作指导,在普通市民游客拍摄过程中,负责指导顾客的动作。

党莉莉说:“比如我们要教他们坐姿,要告诉他们笑不露齿,遮眉挡目,看人不能直视,要从膝盖看起,在拍摄过程中普及一些戏曲的知识。”

娄华也会在化妆的过程中,讲述一些秦腔知识,告诉顾客他扮演的是什么人物,有着怎样的故事,情绪应该怎么调动。在这个过程中,普及了秦腔文化,也让年轻人对秦腔有了基本的了解。

党莉莉为秦腔演员化妆。 (记者 郝钟毓 摄)

浓墨重彩的妆容何以诠释戏曲之美?

提拉、打底、提亮、腮红、修饰眼睛、画眼影、描眉毛、画嘴巴……比起生活中的化妆,戏曲容妆的步骤更加繁琐,这一套程序下来都要近两个小时,整个妆面完成后,开始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贴鬓。贴鬓俗称“贴片子”,传统戏曲中旦角面部妆画得好看不好看,与“贴片子”的技术是否到位有着极大的关系。

“片子是用真发编结成的,分为七个小弯和两个大绺,通常用梳子蘸取榆树刨花的黏液梳刮而成。”党莉莉告诉记者,通常他们前一晚就会泡榆树皮,几个小时后泡出黏液,将假发浸在黏液中,用梳子梳顺,然后贴在脸上。

在娄华看来,大绺怎么贴,小弯怎么贴是最考验化妆师的,因为这个步骤对修饰脸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圆脸要变长,长脸要变圆,贴鬓功不可没,“额高脸长,就把小弯儿贴得低些,形成发际线下移的效果;人胖脸宽则可以加宽大绺,让两边的鬓角挡住一部分面颊。”

中国戏曲的种类众多,各个剧种化妆所用的材料,妆面的浓淡、风格不尽相同。然而,演员化妆的方法则大同小异,基本分为面部和头部两个部分。党莉莉举例说,京剧妆感较重,底色很厚,腮红很红,而越剧、黄梅戏等则相对时尚、超前一些,妆也相对清淡。秦腔整体来说偏向京剧,但也有些细节上的差别,比如底色和腮红之间会有一点过渡。

以现代的审美观念来看,戏曲的妆彩似乎过于厚重。娄华说这也是必然的:“首先戏曲的服装多是大红大绿大蓝,如果妆面没有那么厚重,很容易被服装的色调掩盖了;其次,在舞台上,妆感必须重,否则距离太远,灯光一打,什么都看不出来了。”不过在做了戏曲工作室后,娄华也在不断摸索,相比于给戏曲演员化妆,给来拍戏曲写真的顾客化妆,妆感要清淡一些,毕竟镜头下不是舞台上,对容妆的需求也不同。

“党莉莉戏曲容妆摄影工作室”为秦腔演员打造的容妆。(记者 郝钟毓 摄)

戏曲容妆是否可以和汉服一样风靡古城?

近年来,穿着汉服行走在西安的街头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儿,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身着汉服打卡拍照,甚至咖啡馆里、地铁里都有汉服美女的身影。

那么戏曲容妆有没有可能如同汉服一样,风靡古城?对此,“粉墨丹青戏曲文化摄影工作室”的摄影师张静直摇头,“很难,因为容妆太复杂了,仅化妆就需要两三个小时。”

张静拿出工作室的头面,无论是点绸头面还是水钻头面,都颇为精致,一步三摇,栩栩如生,“这么精细复杂的东西是没办法流通的,而且这些头面一个都不能少,少一个整个头面就作废了。”

娄华也表示,由于贴鬓用的是榆树皮泡出的黏液,一般两个小时后就会贴不住了,目前看来长时间保持也不能实现;另外,与汉服相比,秦腔服装更加厚重,也更加精细,且不能清洗。“我们一件戏装是要穿到破为止的,剧团演员穿的戏装都没法水洗,每次穿完只能喷洒白酒在太阳下面晾晒,这也决定了它不太可能像汉服一样租借和普及。”

采访过程中,党莉莉和娄华都认为戏曲容妆是最适合中国人的容妆,会更加凸显国人的美,戏曲摄影写真目前也是普通市民接触到戏曲容妆的最好的方式,她们表示如果有机会会尝试将戏曲容妆和汉服结合起来。

“粉墨丹青戏曲文化摄影工作室”为戏曲爱好者拍摄的戏曲写真。 (记者 郝钟毓 摄)

终南时评

让传统美学磁吸力持续增强

在戏曲摄影工作室,不少年轻人开始尝试化上戏妆,体验秦腔扮相,过一把“名角儿瘾”。眼下,越来越多的人持续接触和深入了解秦腔,爱上秦腔,这一可喜现象彰显了传统美学的强大磁吸力。

正所谓无曲不成歌,无妆不成戏。比起生活中的化妆,戏曲容妆往往步骤更加繁琐,色彩更加夸张,其作用是使戏剧表演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这个角度看,秦腔容妆是一代代秦腔人基于审美经验,对如何发挥戏曲传统魅力以及艺术家表演优势的探索,体现了传统艺术的美学品位和精致细腻的表现力。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秦腔艺术家个体,而是东方美学的视觉呈现和历史积淀的文化遗产,是整体虚实相生的写意美。

当前,不少化妆师成立戏曲摄影工作室,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还有设计师设计出秦腔脸谱衍生品,让微缩之后的秦腔脸谱进入普通百姓家中……诸多现象无不说明,传统美学具有广阔的市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消除“信息差”入手,试图将传统美学与对生活的热爱相融合,进一步满足生活化的实用要求和审美意象,掀起传统文化消费热潮,人们因喜爱传统美学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更加喜爱传统美学的正循环也将逐步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蕴含传统美学的中式容妆、中式穿搭、中式家装等也已走俏海外,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可能性。期待有更多人愿意探索传统美学的全新表达,让人们“看见”美,使传统美学在赓续和创新中焕发出更强的磁吸力。 (晋钰佳)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郝钟毓

来源:西安晚报

上一篇: 建议中年妈妈:夏季多穿“富贵色”膝下裙,远离老气与扮嫩,很美
下一篇: 天水麻辣烫纪实 72 小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