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文玩,这样才能练出好眼力?
74 2025-01-23
说起京剧,作为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善于运用歌唱、念白、表情、身段、舞蹈等技艺,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入微。他所展现的人物自然洒脱、出神入化,质朴中见华贵,端庄中含俏丽,淑静中蕴情致,妩媚中显大方。他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成为京剧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今天咱们不去探讨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咱们仅从他的情感历程,来看看他人性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梅兰芳,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四岁丧父,十二岁丧母,他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也常跟着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10岁那年,梅兰芳被抱上广和楼剧场舞台,饰演织女,从此,他的人生和戏剧融为了一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梅兰芳从天真无知的儿童成长为青春萌动的少年,十六岁时,梅兰芳遭遇倒仓变嗓期,无法登台表演,而一旦变声失败,他的演员生涯就可能因此荒废。于是家里为了"冲喜",帮梅兰芳说了一门亲事,同为梨园出身的王明华走进了他的生活。她比梅兰芳年长两岁,端庄文静。新婚的恩爱让梅兰芳顺利渡过了变声期,王明华也成为了梅兰芳口中的"贵人"。那时,梅兰芳还未大红大紫,梅家也并不富裕,王明华勤俭持家,把梅家打理的井井有条。
不久他们有了一儿一女,取名大永和五十。
这个时候的王明华不仅是贤妻,她还是丈夫的"造型师"和"经纪人",她女扮男装出入后台,帮梅兰芳化妆,设计发型和服装。梅兰芳到外地演出,她也亲自跟随,形影不离。为了能不因怀胎十月而无法照料梅兰芳,王明华不顾众人劝阻,做了绝育手术。
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荨麻疹,夺走了两个孩子的生命。梅兰芳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王明华更是一蹶不振。
儿女的离世在心理上给了王明华沉重的打击,她已经做了绝育手术,自己从此不能再生育了,梅家的后代怎么延续呢?王明华的娘家人出面,希望他们收养侄子王少楼做儿子,梅兰芳不同意,他当然想要自己亲生的孩子,为了梅家的后代,王明华最终让步同意梅兰芳再娶。于是,有了之后福芝芳和梅兰芳的美满姻缘,有了"福芝芳让子"的美好妇德,有了被视作楷模的三人行的婚姻生活,王明华蜗牛般地蜷缩到宿命的甲壳中,无力地看着自己曾经的痕迹被抹去。最终三人死后同穴,让人感觉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只是,这一切对王明华来说有意义吗,她幸福吗?穿越那些所谓深明大义的故事,略去那些举案齐眉的传说,让我们来看看事实真相,后来王明华患上了肺结核,但她想的不是如何治疗自己的疾病,而是担心这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传给梅兰芳和孩子。为此,王明华自己搬出了梅家,也正因如此,王明华淡出了梅兰芳的视线,而梅兰芳理所当然的慢慢忘却了王明华这个为他付出了整个身心,为他放弃了一切的妻子。王明华的身体越来越弱,卧病在床,独自养病,无人陪伴,37岁时孤独地病死在天津。
梅兰芳的第二位妻子叫福芝芳。初遇梅兰芳,福芝芳只有15岁,对梅兰芳的托人求婚,福芝芳的母亲并不看好。福家曾是满清贵族,她决不会让女儿作妾,要成亲,必须有妻子的名分,要和王明华平起平坐。对于福家提出的所有条件,梅兰芳都满口答应。1921年16岁福芝芳嫁给了27岁梅兰芳。
婚后,福芝芳做专职太太。她肚皮果然争气,结婚一年,就产下一男孩。此后,在接下来14年里,福芝芳共生下了9个孩子,但可惜只成活了4个。生活上她是梅兰芳的贤内助,事业上,她是梅郎的秘书和经纪人。一段时间里,她们的日子过得幸福快乐。
但幸福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头,福芝芳满以为可以和梅兰芳如此这般厮守到老,但还未到七年之痒,她们的婚姻就出现了问题。1927年,梅兰芳金屋藏娇,另筑外室,和孟小冬结婚,这让福芝芳迷茫寒心。
她好像不认识梅兰芳了。梅兰芳:你曾信誓旦旦对我说,你只爱我一人,以后再不会有其他女人进入你的心,可怎么这么快就又娶了其他女人为妻,还要和我平起平坐呢?你当初娶我时,对王明华说是为了梅家延续香火,可我已经为梅家生养了这么多孩子,你仍然另寻新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福芝芳陷入了深深的苦闷抑郁中。
放下福之芳不表,咱们再来看看梅兰芳的第三位妻子孟小冬。
孟小冬生于1907年农历腊月十六,因为出生在冬天,所以取名小冬。她幼年学戏,家学渊源深厚。认识梅兰芳时,她只有18岁,已经是须生之皇,而梅兰芳,则是更为著名的旦角之王。结婚之前,面对梅兰芳已有两房太太这一事实,孟小冬有过犹豫。而孟小冬的师父和家人,也坚决反对。不就是名分嘛,解决这个问题,这对于擅长演戏的梅兰芳来说并非难事。于是,梅兰芳郑重其事的告诉眼前这个傻傻的姑娘,说自己曾过继给伯父,可以身兼双祧。她可以和福芝芳平起平坐,都是妻而不是妾。
1927年,梅兰芳与孟小冬成婚,接着在城东找了一间小院,取名为"缀玉轩"。梅孟二人,在这里,度过了爱恨情仇的四年光景。在这四年里,有三件事让孟小冬看清了梅兰芳虚伪懦弱的真面目,从此与他恩断义绝。
第一件事是一起血案,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有个叫王惟琛的人,是孟小冬的铁杆粉丝,还暗恋她多年。梅兰芳金屋藏娇,霸着他心爱的女人,不让孟小冬出来唱戏。这对于痴情的王惟琛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他以为,娶不了孟小冬,至少还可以去听她的戏,在戏台上看到她的人,可如今,再也难见孟小冬的面了。王惟琛越想越恼,怎么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于是,脑子一热,带了一把枪,来到了梅兰芳和孟小冬的家。他想找梅兰芳谈一谈,吓唬吓唬他。
当他来到梅家时,梅兰芳不在客厅,梅兰芳的好友,《大陆晚报》的经理张汉举,正在梅家,就顺便替梅兰芳招待客人。王惟琛也未多想,拔出手枪,抵住张汉举,并声称此事与张无关,他只想见梅兰芳。
王惟琛对张汉举说:梅兰芳强娶他的未婚妻孟小冬,他是来算账的,如果不还人,那就拿出10万元来了结此事。这时,梅兰芳也来到客厅,张汉举哆哆嗦嗦地跟梅兰芳说,快去筹钱,这位先生要10万元钱。梅兰芳胆战心惊地说了一句"我立刻打电话去",便没了影踪。
梅兰芳没有打电话筹钱,而是打电话报了警。他全然不考虑朋友张汉举所面临的危险。王惟琛看见了军警,知道梅兰芳在骗他,他恼羞成怒,拔枪就射向了张汉举,张汉举当即毙命。
军警们一拥而上,向王惟琛射击,王惟琛身中多枪,倒在地上,
军警们砍下他的脑袋,悬挂在前门外电线杆下,示众三天。
为了保全自己,梅兰芳离开了北平,暂居上海。撇下孟小冬一个人,承受着负面舆论所带来的伤害。这件事让孟小冬觉得梅兰芳不像个男人,当危险来临时,他只顾自己。为了自己。他不但会舍弃朋友,还会舍弃妻子。
第二件事是梅兰芳的访美之行所引起的风波。枪杀案过去不久,梅兰芳开启访美之行,本来说好是要带孟小冬一同前往的,可福芝芳威胁梅兰芳,如果带上孟小冬而不是她去美国,她就要打掉肚子里的孩子。梅兰芳左右为难,没了主意,最后梅兰芳决定谁也不带,一个人去了美国。临走时连和孟小冬辞行的招呼都没打。孟小冬再一次感到了梅兰芳的懦弱,感到了自己在梅兰芳心里是那么的无足轻重。
第三件事,是丧礼风波。那是梅兰芳访美两年后,当他回到了中国。正赶上家中伯母离世,作为过继子,梅兰芳回到北平操办丧事。梅兰芳回国及家中的事他并未告知孟小冬。孟小冬还是在朋友那听到梅兰芳回国及家中变故的消息,觉得作为梅兰芳的妻子,她有必要前去吊丧。于是,在丧礼那天的下午,她剪短了头发、一身素装、头戴白花的来到梅家。
梅家仆人,拦住了即将进入梅家大门的孟小冬,并且毫不留情地说道:"孟大小姐请回"。被拦在梅家大门外,遭人嘲讽,孟小冬羞愤难当,哭着离开了梅家,发疯似地跑回了娘家,几天都不吃不喝,一病不起。
万念俱灰的孟小冬,一度皈依佛门,她要跳出红尘,一心向佛。她的一个朋友看到她这个样子,非常痛心,她对孟小冬说:"你虽入佛门,但你的心并没有跳出红尘,你有喜爱你的万千戏迷粉丝,你不能躲在庙堂之中,照顾自己安逸,而弃他们于不顾呀!"朋友的话使孟小冬如梦初醒,她不能再这么沉沦下去了。重新振作起来的孟小冬,在天津《大公报》第一版上发布了一则大概五百多字的《孟小冬紧要启事》,如实地公开了与梅兰芳之间的细节始末,澄清自己并非负人之人:
"冬自幼习艺,谨守家规,虽未读书,略闻礼教,荡检之行,素所不齿⋯⋯旋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自此,孟小冬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戏剧事业上,后来又拜余叔岩为师,得到师父真传,成为余派当之无愧的传承人,其艺术成就首屈一指。1950年,孟小冬与爱恋她一辈子的杜月笙结婚,一生孤傲的孟小冬最终有了真正的归宿,她选了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杜月笙死后,孟小冬独居香港,深居简出,专心教授弟子。1967年,孟小冬由香港移居台北,1977年5月25日,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去世,享年70岁。
1980年1月29日,福芝芳因患脑中风,送医院急救不治而逝,享年75岁。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患心肌梗塞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