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和袁泉结婚连婚纱都没有,他们为什么还是娱乐圈模范夫妻?
53 2025-01-23
宋朝咸平年间,京东路齐州府有一户商人叫崔友亮,以贩卖香料为生。他做生意秉承诚信为本的理念,价格公道,童叟无欺,非常受人欢迎。崔友亮家里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崔秋月,年方二八,待字闺中;二女儿崔春莺,刚刚十岁。
由于崔友亮的口碑很好,因此前来给他大女儿崔秋月提亲的人可是不少。崔友亮挑来挑去,相中了在府衙的胥吏郑朝俊。郑朝俊虽然只是个办理文书的小吏,但毕竟是在府衙,说话办事还是管点用的。而且,崔友亮打听过了,郑朝俊表面上为人灵活,实际上心地善良,十分孝顺父母,是个孝子。
就这样,崔家与郑家结为亲家,结婚那天,郑朝俊风风光光地迎娶了崔友亮的大女儿崔秋月,府衙里的通判孙大人还专门赶来为郑朝俊祝贺。孙通判年龄颇大,在府衙里很有威望,平时看重郑朝俊,私下关系亲密,这次能来参加郑朝俊的婚礼,老岳父崔友亮感觉脸上特别有光。
婚后,郑朝俊与崔秋月互敬互爱,我们暂且放下不提,且说崔友亮,最近又想去繁华的汴京城去做生意。他从好友那里低价进购了一批香料,要去汴京城发个财。谁料货物刚到不久,妻子董氏忽然间患上急病,请了最好的郎中也没有治好,半个月之后便驾鹤西游去了。
崔友亮只好暂且放下货物,女婿郑朝俊和女儿崔秋月都回到家中,为董氏办了白事。安葬了妻子,日子还得继续过,家里还有二女儿崔春莺没有出嫁,他还想给女儿置办丰厚的嫁妆,以免过门后让丈夫家看不起。
然而,妻子已经病逝,没有人照顾崔春莺,大女儿和女婿刚结婚,让他们照顾春莺也不合适。崔友亮急得团团转,因为过段时间就是元宵节了,人多热闹,正是去汴京卖香料的最好时节。
崔春莺是个懂事的姑娘,看到父亲这个样,她心中也着急。这天她看到窗外飞过去一黑一白两只蝴蝶,忽然想起来姐姐给自己讲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当年,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一起读书,后来阴差阳错,两个人没有成亲,化为了蝴蝶。
崔春莺对父亲说:“爹爹,我有个主意,既不影响您做生意,又可以照顾我。”崔友亮心想一个只有十岁的小姑娘,能有什么主意,可是想到春莺平时很聪明,也许真有好办法,于是让她说。
崔春莺说:“爹爹,我女扮男装,跟您一起去汴京做生意可否?”崔友亮想了想,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只不过,那些生意伙伴都知道他有两个女儿,如今突然带着“男孩子”出去,别人会不会生疑?
得知父亲的担心,崔春莺笑着说:“爹爹,这个好办,我记得我有个远房表弟叫潘志气,您在外面就说我是您的远房表侄潘志气,想带着他出来见见世面,教他做生意。”崔友亮大喜过望,没想到小女儿竟然如此聪明绝顶。
崔友亮当下就找裁缝,为春莺量身定做了两身男孩子的衣服。春莺穿上之后,更显得秀气,外人只会觉得是个英俊的少年男子,根本不会想到这是个女孩子。收拾完毕,崔友亮带着春莺上路了,路上果然没有人能够看出来。
等到了汴京,崔友亮找了一家客栈住下,平时让春莺在家里照看货物,偶尔也带着她去外面做生意。春莺福至心灵,虽然出去的次数不多,可是每一次都有收获。春莺学起经商来颇有天赋,连崔友亮都感慨,如果春莺是个男子,绝对是个经商的好手。
货物刚卖出去一部分,正当父女俩憧憬着卖完货物后发财的美梦时,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家庭,崔友亮也生了急病,和当年妻子生的病差不多。如果放在现在,这种病应该不会太难,可是那个时候医疗较为落后,连汴京也没有能够治好这种病的大夫。
最后,崔友亮带着对女儿的不舍怅然长逝,崔春莺哭得伤心欲绝。然而,事已至此,只是伤心解决不了问题。崔春莺抹去眼泪,用父亲做生意的钱买了一口棺材,寄放到汴京的一所寺庙。
崔春莺原本想回家投靠姐姐,可是一来她想到父亲的香料还有许多,放弃了十分可惜;二来春莺也不想寄人篱下,与姐姐、姐夫朝夕相处毕竟不方便。于是,崔春莺决定继续女扮男装,留在汴京做生意。幸亏以前父亲带她出去过几次,在客栈的时候也经常谈论香料生意,因此春莺得以继续卖香料。
平日里虽然有人调侃她声音柔软似女子,崔春莺却经常拿“男子有女相更容易成大器”之类的话掩饰。后来,人都知道崔春莺做生意厚道,跟她做生意更看重的是利润,因此也就没人在意她的声音了。
就这样过了一年,有一天,崔春莺从外面回来,正好看见客栈里来了一位白净的公子,相貌英俊,仪表堂堂,也带着不少香料。崔春莺只觉得公子长得帅气,没有想其他的,可是当她听到公子说话带着浓浓的齐州口音时,忍不住用家乡话问了他一句:“齐州府的老乡?”
公子听到这里愣了一下,发现是老乡,于是很开心地聊了起来。交谈中得知,公子的确是齐州府人氏,名叫宋尚德,也是专程赶到汴京城来做香料生意的。别看两个人是同行,可有时候同行不一定是冤家,因为还有几句话,叫“出门靠朋友”。见宋尚德老实可靠,崔春莺决定和他继续交流一下,于是专门请他吃饭。
吃饭的时候,崔春莺用化名自我介绍说:“我叫潘志气,也是齐州府人氏。一年前与叔父一起来做香料生意,可是货物才卖出去一部分,叔父便不幸染病去世。我只好留下,将叔父的灵柩停放在寺庙,打算卖完货物再返回家乡。”
宋尚德忍不住唏嘘感慨一番,好心安慰崔春莺,而崔春莺愈发觉得宋尚德本性善良,而且心眼很直,于是心里在盘算着,这一年自己在汴京城虽说赚了点钱,然而毕竟势单力薄。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人品可靠的老乡,倒不如合起伙来做生意。
崔春莺把这个想法和宋尚德说了,宋尚德十分高兴。宋尚德是第一次来汴京城,谈话之中感到崔春莺也是个实在人,当然他并不知道崔春莺是个女子,只是觉得刚来便能够得到一个老乡指点,也是自己的幸运。两个人论了年龄,宋尚德大崔春莺四岁,于是结拜为兄弟。
起初,两个人各自住着一个房间,经常一起上街谈论生意。就这样过了三个月,两个人愈发投机,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有的时候就是如此奇怪,有的人天生就和另一些人志气相投,可是有些人和另一些人就是天生不投缘。崔春莺和宋尚德便属于前一种,两个人在一起合伙做生意非常合适。
再后来,宋尚德和崔春莺感觉从中间商那里进货利润太低,于是两个人长途跋涉,一起去了一趟当时香料的原产地福建路。途中,两个人食则同桌,寝则同室。崔春莺睡觉的时候只脱外套,里面的衣服基本不脱。宋尚德问过崔春莺:“潘弟,你为何睡觉不脱衣服呀?”
崔春莺编了一个借口:“我小的时候得过风寒,没有治好,留下了后遗症,因此睡觉的时候不能脱衣服。”宋尚德原本就憨直,因此也不多想。至于大小便,崔春莺向来都是很晚的时候自己去。至于洗澡,也是趁宋尚德有事出去、自己单独的时候快速地洗澡。因此,宋尚德一直没有发现崔春莺的女子身份,一直只是称呼他为潘志气弟弟。
至于小脚的问题,女子裹脚真正兴起是在北宋后期,比如小说《水浒传》里提到过潘金莲有“三寸金莲”,反映的正是北宋后期宋徽宗时期的事。崔春莺生活的时代属于北宋前期,此时女子裹脚之风尚未盛行,崔友亮夫妻俩没有让两个女儿裹脚。
两个人的福建之行很顺利,从那以后,宋尚德留在福建选料进料,运回到汴京城,而崔春莺则留在汴京城负责收货卖货,两个人合作得很愉快,生意也越做越好。宋尚德每次回汴京城,都会与崔春莺睡在一起,崔春莺加倍小心,而宋尚德大大咧咧,依然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
一晃又是五年的光景,崔春莺已经由原来十岁的小女孩,长成了十六岁的大姑娘了,手里也有了钱。有一天晚上,崔春莺梦见父亲崔友亮,梦中他说落叶归根,想要回家乡安葬。次日,崔春莺找到宋尚德商量:“昨夜梦见叔父哭泣,想要回家乡安葬,不知道尚德兄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宋尚德说:“东京虽然繁华,却终究是异乡,落叶归根理所应当。我这就收拾行李,与弟弟一同护送叔父灵柩回齐州府。正好,我也该回家看看了。”宋尚德找人看了日子,选定在后天启程。到了约定时间,崔春莺为寺庙捐了香火钱,请和尚念过经,启程回齐州府。
一路无话,等到了齐州府城郊,崔春莺担心继续走下去会被人瞧出问题来,于是两个人各自回家。临分手前,宋尚德问崔春莺家住何处,崔春莺只说是在大明湖畔北岸,让他到时候问胥吏家即可。其实,崔春莺说的就是姐夫郑朝俊家,如今回乡,崔春莺有了钱,再去姐姐家自然不一样了。
崔春莺把父亲的灵柩放在郑朝俊家附近,自己单独走了进去。郑朝俊去了府衙,家里只有妻子崔秋月,崔秋月见是一个男子走了进来,气得破口大骂:“你是哪家的野孩子,小心我夫家回来打你一百棍!”崔春莺笑着说:“姐姐,你不认识我了?我是春莺啊!”
当年姐妹俩分别的时候,春莺只有十岁,如今已经十九了。“女大十八变”,崔秋月刚开始还真没有认出来。可毕竟是亲姐妹,仔细辨认下,才发现真的是妹妹崔春莺回来了,姐妹俩抱在一起,姐姐哭泣着说:“好妹子,你为何女扮男装?你和爹爹出去那么多年了,为何连个信都没有呢?”
说到这里,崔春莺也哭了起来,然后把爹爹如何去生病去世、自己如何女扮男装卖货、又如何结识宋尚德、最后一同运回灵柩的经历说了。崔秋月赶紧让人把父亲的棺材抬到院子里,抱着棺材痛哭一场。然后,差人去府衙叫来丈夫,又让崔春莺换回女装。崔春莺换了姐姐一身素装,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换回女装,更显得楚楚动人。
在郑朝俊的主持下,一家人请来和尚做法事,将崔友亮葬入祖坟,崔春莺暂时住在姐姐崔秋月的家中。有一天,姐姐问妹妹:“你和宋尚德经常同处一室,也算有了夫妻之实,不如姐姐为你主持婚礼可好?”崔春莺娇羞地说:“姐姐你误会了,我经常和宋友德同处一室不假,可他不知道我是女子,我现在仍然是童子身。”
姐姐大笑,连说不可能,崔春莺恼怒起来,神色严肃。姐姐看她不像是开玩笑,于是用香灰放在桶内,让妹妹坐在上面,然后用头发丝伸到妹妹的鼻孔内,让妹妹打喷嚏,发现香灰并没有被吹散,方才信了妹妹的话。
这天,姐妹俩正在屋内闲聊,忽然门外走来一位相貌堂堂的公子,正是宋尚德。崔春莺听到是宋尚德的声音,急忙跑到里屋。姐姐崔秋月看到宋尚德手里拿着礼物,问他找谁,宋尚德问:“请问这是胥吏家吗?我听说我的好兄弟潘志气住在这里,特来拜访。”
崔秋月刚才听妹妹说这是宋尚德,发现宋尚德果然仪表堂堂,心想妹妹竟然还能守身如玉,实在难道,于是故意打趣道:“叫潘志气的兄弟没有,叫崔春莺的妹妹倒是有一个。”说完,让宋尚德进了屋。宋尚德还没有明白什么意思,直到崔秋月向他解释清楚,宋尚德方才恍然大悟。
崔秋月回到里屋,三说五说才把妹妹崔春莺推了出来。这一下不打紧,宋尚德顿时惊为天人。他实在没有想到,原来与他一直相处多年的兄弟潘志气,竟然是一个如此漂亮的女子,也悔恨自己竟然没有早日发现,看了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崔秋月看出点门道来了,笑着打趣道:“你们两个人相处了六年,彼此知根知底,我看就变‘兄弟’为夫妻如何?”没想到崔春莺顿时恼怒,气愤地说:“我一直守身如玉,如今我们若是做了夫妻,岂不是要坏了我的名节!”说罢,气愤地转身回了里屋,再也不肯出来。
宋尚德无奈,只好起身告辞,崔秋月把他送到门口,悄声问他:“宋公子,你到底喜欢我的妹妹吗?”宋尚德指天发誓,崔秋月笑着说:“看你也是个实在人,你如果真有想法,就托媒人来提亲。长姐如母,我要对我妹妹的婚姻大事负责。”
宋尚德再三拜谢而去,回去接着就找媒人,次日媒人就来提亲。只是崔春莺实在是倔强,一直担心如果嫁过去,会毁了自己守了六年的贞节。当然,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和标准去批判古人,因为当时崔春莺看重的就是这个。
一次不行,宋尚德再托另一个媒人,一连换了六七个媒人,崔秋月也一个劲地劝说妹妹,然而妹妹始终不为所动。不过,崔春莺的事却通过媒人的嘴传播开来,到后来整个齐州府都知道崔春莺的事了。
齐州府的通判孙大人也听说了这件事,他叫来郑朝俊,询问事情的经过。郑朝俊对自己小姨子的事情自然知道得很清楚,于是就和孙通判说了。孙大人对郑朝俊说:“就让我成全这件事可否?”郑朝俊急忙拜谢孙大人。
次日,郑朝俊把宋尚德带过来面见孙通判,孙通判看到宋尚德果然仪表堂堂,相貌英俊,于是当场认为义子,并且要许诺给他做媒说门亲事。宋尚德本想拒绝,可是看到郑朝俊在一旁使眼色,也就答应了。
等送走了宋尚德,郑朝俊又带崔春莺面见孙通判,一番交谈下来,孙通判发现崔春莺果然是个奇女子。于是,孙通判对崔春莺说:“我有个孩子,正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你们俩成为小两口可好?”孙通判发了话,崔春莺如何敢不听?况且,她确实想找个人嫁了,省得宋尚德穷追不放,于是当场拜谢孙通判。
到了结婚这天,宋尚德脸上强装欢笑,好不容易等到洞房花烛,宋尚德进了新房,却坐在一旁不愿意动。新娘子等了半天,早就等急了,颇有点生气地说:“夫君,你为何还不给我掀盖头?莫非对孙通判的安排有意见?”
宋尚德喝了点酒,又在气头上,一时间没有听出来是崔春莺的声音,心想这新娘子气性不小。既然新娘子搬出了孙通判,宋尚德只好挪步向前,掀开了红盖头。这一下,两个人都惊呆了,宋尚德没想到,新娘子竟然是自己相处了六年的“兄弟”,心中大喜过望;而崔春莺也明白了孙通判的安排,心中暗自感谢。
和煦说
宋尚德和崔春莺的新婚夜,正应了那句话“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是今日”。崔春莺的确是个头脑灵活、自立自强、聪明绝顶的奇女子,在父亲作难的时候,她急中生智,想出办法来解决了父亲的难题。
在父亲病逝的时候,崔春莺虽然伤心,却能够做到自立自强,这又显示出她与众不同的一面。更难得可贵的是,崔春莺能够女扮男装,继续完成父亲未完成的商业,而且做得比男子都好。
后来,崔春莺遇到宋尚德,恰似“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两个人共同相处了多年,崔春莺却一直守身如玉。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宋尚德是多么实诚的一位男子。好在有情人终成眷属,虽然宋尚德起初托媒提亲颇为不顺,可是后来众人都想玉成其美,终于让两个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