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华安:高山族的故事永传唱
阿哥阿妹常在演艺舞台载歌载舞
仲秋时节,家住仙都镇送坑村的高山族姑娘高燕,一大早就来到自家茶园里忙碌起来,茶山上随处可见村民身影,不久后秋茶即将上市,全村人都将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
华安是祖国大陆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县份,主要分布在仙都、华丰、沙建3个乡镇的7个建制村,送坑村是其一。走进村寨,只见道路宽阔,两侧是整齐的绿化树和路灯,中心位置文化广场、高山族演艺舞台、陀螺公园引人注目,四周是错落有致的楼房。
“以前我们住的都是土房子,家里种植水稻和红薯,也没有多余的收入。”高燕谈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感触颇深。2013年,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利用村里近20亩的旧茶园用地,规划建设了高山族特色村寨。两年后,高燕一家从以前的土房子里搬到新村,住上了三层的钢混楼房。“现在村里就有卫生所、幸福院和老年活动中心高山族服饰,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闲暇时我们可以到演艺舞台上唱歌跳舞,生活也丰富多彩!”
现在,茶叶成了村民们的主要收入,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制茶,高燕一家管理着近20亩的茶园,“除去成本高山族服饰,一年有六、七万元的收入。”一片叶子让村民们的口袋鼓了起来。
而高燕还有另一重“身份”,农闲时她是离家不远的华安土楼文化旅游度假区里的一名导游,深深热爱本民族文化的她还是高山族艺术团的一员。
“世遗”土楼前,一场热情奔放的高山族舞蹈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欣赏,拉手舞、竹竿舞、陀螺舞等来源于高山族同胞劳动场景的舞蹈接第登场,随着游客加入其中互动,现场气氛热烈,宁静的百年土楼焕发了新的活力。
多年来,艺术团编导张金梅深入高山族聚居的各个村寨,向当地高龄老人详细了解歌舞文化,多次前往台湾采风,这才让艺术团的每支舞蹈都如此原汁原味。
不仅如此,高山族文化还走进校园,来到了学生们的课堂,举办高山族舞蹈公益班,开办高山族文化特色课,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小朋友对高山族舞蹈的兴趣,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进课堂,高山族舞蹈进社区、乡村,多所小学、幼儿园都有开展高山族课题研究,民族文化教育在校园中开出美丽的花朵。
2018年,福建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华安县高山族传统体育代表队代表漳州团参加,《抛陀螺 》项目获技巧类金奖,《锯木头争上游》获得项目综合类银奖;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福建代表团华安高山族传统体育表演队的《锯木头争上游》荣获竞技类项目二等奖,《抛陀螺》荣获技巧类项目三等奖。高建生、高燕等8位运动员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华安高山族传统体育代表队在各项民族赛事中屡获佳绩。
高山族特色舞蹈和高山族表演队已然成为了华安县文化产业的金字招牌。这里,不仅有作为全省8名少数民族代表之一应邀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高山族同胞陈小丽,还有热爱高山族文化的汉族姑娘张金梅,巧手制作高山族服饰的罗丽珠......阿哥阿妹的生活越来越红火,高山族的故事也在华安这片大地上不断传唱着。(李小星 黄建和 杜小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