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没有为赵露思的腿开窗,但她懂得穿“爱马仕水泥鞋”,潮到炸
80 2025-01-22
近年来,新中式风潮席卷穿搭、养生、茶饮、家居等各个行业。贴着“高端”“个性化”标签的精酿啤酒,也开始踏浪国潮、拥抱新中式。精酿啤酒,虽只占啤酒品类整体销量的6%,却持续“发烧”,赛道也日益细分。
如果说“无酒不成席”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世俗信仰,那么当今语境下的精酿啤酒也许是国潮新酿中的独特韵味。
国潮风渐劲
湖州京杭大运河畔,盒马供应商湖州特思拉啤酒有限公司内,亮橙色包装的精酿生姜风味西打酒从生产线上灌装、装箱、批量下线。8月15日起,暖姜西打已在全国盒马门店正式上市。从原料到包装,从口味到养生理念,这款新品主打“中式”风。
这并非盒马在新中式赛道的首次尝试。自2021年冬起,盒马先后开发了草莓鲜啤、杨梅鲜啤、荔枝小麦精酿原浆等新品。这些基于国内不同原产地的果味精酿系列,市场反响良好甚至引发行业效仿,盒马便开始尝试把中式元素与啤酒融合。2023年新中式概念爆火,盒马将中式食材绿豆与精酿啤酒结合推出绿豆风味爽精酿鲜啤,很快成为夏季爆品。这让其看到了“中式口味”啤酒的潜力,今年又推出了双柚、暖姜两款新品。而绿豆精酿今年7月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24%。
不只盒马,诸多精酿啤酒商也在不约而同地向消费者输出国潮新风味产品。他们的融入元素,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物产、本地风土人情乃至中式处世哲学等方方面面。如成都的废墟精酿,品牌名取自余秋雨的散文《废墟》,标准字辅以中式书法意蕴,将精酿啤酒这一“舶来品”烙上了鲜明的中式标签;杭州的或不凡精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产品名称则来自古诗词;丽江的壹雲酿造,将啤酒与当地特色物产丽江程海的螺旋藻结合,酿造出绿色酒体的“碧波”精酿产品;厦门的沙坡尾精酿,融合了芭乐汁、福鼎白茶等原料,同时“金包柠”“甲茶话仙”等名称也极具闽南风情。
“新中式是啤酒行业里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议题。”上海精酿协会会长林林认为。
消费者之变
每一个市场行为的背后,都藏着驱动市场变革的底层逻辑。正如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所言:“市场营销并非简单的产品推销,而是深入理解消费者需求,创造并传递价值,以满足乃至超越顾客期望的艺术与科学。”
反观新中式风起,则关联着消费人群、消费场景、口味等多维度的变化。
据调查数据,我国酒饮消费品类中,啤酒的渗透率最高,达到89%,而代表着高端和更高毛利率的精酿,又是啤酒中发展最快、势头最迅猛的品种。据《2023年精酿啤酒行业研究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将达到23万千升,年复合增长率17%。
从市场容量的横向对比看,目前国内精酿销量仅占到啤酒行业的6%,在欧美的占比则达到25%,市场空间较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精酿啤酒本就是个性、小众与多元产品,传递着不同品牌独有的调性。未来精酿市场会不断壮大,但品牌会向着更细分、本土化的方向发展,市场将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从消费群体及其口味看,据兴业证券研究报告,当前中国精酿啤酒消费的主力人群在逐步向90后和00后过渡,年轻化趋势明显。也有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虽然目前线上购买精酿啤酒的男性和女性消费者的比例是4:1,但女性消费逐年增长,增速非常可观。其中,女性消费者偏爱“小甜水”;上班族日常喜欢用零糖、低醇啤酒做调剂;啤酒爱好者喜欢不同的酒花和风味等,相较于传统工业啤酒难以满足这些个性化的需求,精酿的用武之地显然更广。
从精酿啤酒的营销渠道看,除了牛啤堂、海伦司、优布劳等精酿小酒馆场景的营销渠道,胖东来、盒马、美团、叮咚买菜等线上线下的零售渠道以外,锅圈食汇、绝味、海底捞等食品企业也纷纷入局;同时社区啤酒屋、夜市、餐饮店、路边摊等渠道逐渐高频,各地以“精酿啤酒节”命名的节庆活动也此起彼伏。
从消费场景看,到家场景上升、在外餐饮场景下降,成为大的趋势。盒马采购寻源专家俪雯告诉新黄河记者,“从内部消费者的变化来看,盒马精酿的最大体量还是配餐属性,但是越来越多的闺蜜分享、专业人群的小酌、个人的自酌自饮等细分场景的增长非常快。”
“精酿啤酒也许本质是快消品,但它更像一个文化产业的东西。”林林说,“消费者越来越关心他们所购买的产品、所喝的饮料、所吃的一顿饭,用的是什么样的原料、用了什么有意思的工艺以及它所传达的设计理念和背后的故事。消费者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产品的基本功能,而是更关心文化属性,甚至地理属性的元素。”
图源网络
“现在市场不缺酒,我们更多是提炼它的卖点在哪里。”湖州特思拉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晖表示,“目前我们在小试阶段推出新中式方向,我相信未来新中式精酿这个品类会越做越大,毕竟现在国潮自信、文化自信也越来越强了。”
供应链革新
与精酿啤酒面临的市场空间并存的,是大量企业的涌入。天眼查数据显示,全国现存与精酿相关的企业约为1.3万余家,其中60.9%的相关企业成立于近1-5年。近3年(2021-2023),精酿相关企业注册量呈现递增趋势,分别新增1700余家、2200余家、3100余家;2024年1-7月进一步新增2300余家。这一增速远大于精酿的市场规模增速。这意味着,日益拥挤的赛道将上演“淘汰赛”,考验玩家的硬实力。
“做口味精酿最大的难点是量产。”曹晖认为,“零售精酿和酒馆不同的是,研发和生产需要更强的确定性,这也是精酿啤酒和工业啤酒在生产端的差异。我们要先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商品,再去做研发和批量生产,这样才能保证在不断推出创新口味的同时,还能控制好商品的品质和成本。我们与盒马的深度合作能有效打破量产难题,让供应链变得更加稳定。”
林林也认为,解决“精酿量产”的问题,成为当下精酿啤酒厂和渠道品牌共同面对的课题。“盒马与特思拉的深度合作,就是一种破题的尝试,对啤酒行业的未来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据了解,盒马自2020年以来不断整合优化原本“小而散”的鲜啤供应链,2023年开始与特思拉深度合作,扩大后者的订单规模,打造了一条覆盖定品、研发、生产、物流等全链条的精酿鲜啤垂直供应链。其中,全程冷链、全国门店T+3到货的物流体系优势尽显。目前,精酿啤酒销售在盒马啤酒类目的占比中已高达65%,其中精酿鲜啤占比达50%。盒马在售的来自特思拉的啤酒已经超过30款,占特思拉总产量的近40%。
供应链变革带给消费者的一个直接体感,是原本小众的精酿在价格方面“走下神坛”。原本19.9元的德式小麦白啤酒,今年只要13.9元就能买到;针对“专业啤酒爱好者”推出的浑浊IPA,采用了近年来精酿市场非常流行的西楚、夏洛两款啤酒花,售价仅为19.9元/升;绿豆爽风味小麦啤酒、暖姜西打、双柚拉格啤酒三款中式新品,均为9.9元/500ml,更是将精酿售价拉至10元以下。
没有饱和的市场,只有未被满足的需求。新中式精酿的起势,不仅仅是一场味蕾的革新,更是文化自信、消费审美与市场规律的融合。它将切分出怎样的赛道,还需时间与实践的共同验证。
记者:高莹 摄影:高莹 编辑:孙菲菲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