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学会穿面包羽绒服后,就没有你驾驭不了的外套啦
126 2024-12-23
近年来,贺州瑶绣声名鹊起,成为了当地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而随着瑶绣品牌的打响,一个人的名字也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她就是被誉为“绣娘”的贺州女子李素芳,正是在她努力下,“藏在深闺”的瑶绣成功走向市场乃至国际舞台。
李素芳(右三)在和绣娘们切磋手艺
民进会员李素芳是广西过山瑶家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瑶族服饰)贺州传承人,第六届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李素芳组织100名绣娘参加文化展示活动,把藏在深山的神秘刺绣技艺展示在观众面前
曲折的传承之路
说起与瑶绣结缘,出生在贺州市一个瑶绣传承之家(其母李小莲是一名国家级非遗项目【瑶族服饰】传承人,2012年被授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的李素芳,并不是一开始就顺利传承衣钵的,这个过程颇为曲折。
1998年中专毕业后瑶族服饰,李素芳并没有按照家人“女承母业”的期望,拿起一针一线,扎进五彩斑斓的瑶绣世界,而是选择外出打工。在她看来,瑶绣工序繁杂,绣好一件衣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过程枯燥。对于年轻人来说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她更渴望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和很多外出打工者的生活轨迹相似,外出打工,终归不是长久之计。2005年,李素芳结束了外出务工生涯,回乡创业,在贺街镇开起了一家瑶族服饰店。
万事开头难,创业亦不例外。李素芳和丈夫骑着摩托车到各个村落里分发名片,用以旧换新的方法收集各种不同绣片。当时,有绣娘拿着绣好的绣片来找她,她手头紧,想过些日子再给工钱,但是绣娘说自己赶了好几天把绣片做好,家里着急用钱。好几次,她都是借钱付工资,甚至是借钱交房租。
“有想过店铺开不下去了再出去打工……”嘴上这么说,李素芳还是坚持了下来。这里边,除了从小耳濡目染的熏陶,还有创业过程中收获的感动与感悟。这其中最令她震撼的就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力量。
人生之路,其实最美的就在身边,只是当时未识,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洗礼之后,蓦然回首,芳华尽显。
坚定的传承决心
创业路上的体会和感悟,让李素芳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念。
李素芳了解到,贺州瑶族支系众多,多达13个,这一点从服装上就能体现出来,不同服装隐藏着数百种全然不同的图案。
为此,李素芳潜心学习贺州当地6种分支瑶族服饰的制作工艺,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创新,在传承瑶绣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具有瑶族特色的现代服饰、手提包、布鞋等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2008年,从小店做起的李素芳,在贺州开了一家“贺州瑶族服饰艺术工作室”,一开业生意就非常红火,绣娘美名逐渐传开。
2011年,李素芳趁势而为,成立了“贺州市黄石瑶家服饰文化设计部”,其小店转型为微型企业;2016年,她又成立了广西过山瑶家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的瑶绣产业让深山里的贫困户和闲置劳动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对此,贺州市有关部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模式在贺州全市不仅形成了以服饰文化宣传为核心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链,还带动、吸纳留守妇女、返乡人员、散落各地的绣娘500多人灵活就业,间接盘活了乡村振兴的部分生产要素。以贺州市黄石村为例,该村每年因此增加20万元收益。
让美之花开遍世界
李素芳丈夫刘德敢介绍说,成立公司后瑶族服饰,产品更多样化了,接到了不少意大利、法国、美国、泰国等外国订单,国内的博物馆、大酒店也定制瑶服用于展示,公司还出售瑶服样式的舞台装、制服工装、校服等。2016年至2019年间,公司销售额从100多万元提升到了360多万元。
随着贺州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力度的加大,李素芳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她到专业院校进修学习,到各种展会展示和交流瑶绣文化,并潜心于传统瑶族服饰与现代时装的融合,设计了不少贴合市场潮流的服装。她还不断拓展产品种类,推出一系列带有瑶族文化元素的笔记本、背包、钥匙扣等文创产品,以及加入瑶医瑶药的香包、糖果枕、眼贴等康养产品。
让瑶绣誉满天下的李素芳,创业的成功让她获得了诸多荣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服饰)传承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和主席团成员、广西高级民间工艺师、全国乡村能工巧匠、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面对荣誉,她说:“我们瑶族的服饰那么美,它不应该只美在深山,希望全世界都能看见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