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的服饰之长款“主服”

147小编 161 2025-01-20

“国潮风 ”也要注意细节,千万别弄错了!

上襦衣下襦裙

古代女性的服饰按照 人体部位,分为首服、体服(主服)以及足服装三部分。

今天便要了解下服饰品三部曲中的长款“主服”

古分两类,一为上衣下裳制,一为衣裳连属制。

西周前主要为上衣下裳制,顾名思义,上下分离。

穿在上身称为“ 衣 ” ,穿在下身的服饰则为“裳”。

春秋战国时期,将上衣与下裳连为一体,这种服饰成为“深衣”。

一、深衣

作为春秋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饰

先秦郑玄 曾在《礼记·深衣》做注“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采也。”

余服上衣下裳不相连,深衣上下相连隐喻女性德贵专一。

而男性的祭服上下相连则是代表天地。

深衣上身合体,下裳宽大,长至足踝或长曳及地,

战国至西汉初年,不分男女、文武、贵贱均着深衣。深衣适合内衣,尚未兴起与古人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

二、袿衣

西汉后期,深衣有了发展性的变化,衣裾裁剪成三角形,上广下狭,形如到圭,因此被称为“袿衣”。

「袿:(gui51 gua去声)古代的一种衣饰。在裳之右旁,另用一幅布帛对角裁开,缀于右后衽之上,使之钩而向前。

“振绣衣,被袿裳。”这里袿裳指的是古代妇女所穿的华丽的衣服。」

顾恺之在《烈女图》与《女史箴图》中,为我们提供了服饰形象

《烈女图》

《女史箴图》

制为数层,穿着是几片叠压相交,绕体一周,犹如燕尾。人在走动中,会随步履自然飘动,十分华美,因此美称“华袿”。

三、1·襜chān褕yú

「襜褕,古代直裾单衣,汉服的一种款式。男女通用的非正朝之服。见于自汉之后多处古籍记载。」

男衣

秦汉时期的妇女穿着颇多。

同深衣一样 衣裳相连,与深衣不同的是衣裾的开法(衣裾:前后衣襟。)

深衣多曲裾,而襜褕多直裾。

也就是深衣下摆较长,多褶皱。而襜褕较短,垂直而下,较为平整。

「这一服饰变化是因为内衣的完善,以及家具的不断发展。」

2、袍服

袍服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那个时期的袍服,只是一种纳有絮棉的内衣,《释名·释衣服》:“袍,苞也。苞,内衣也。”《周礼·玉府》郑注:“ 燕衣服者,巾絮、寝衣、袍泽之属。”

秦俑中着袍服者多是将军俑,仅个别的武士俑着袍服。

袍服是魏晋以后,深衣和襜褕过度时流行的一种服饰,袍与襜褕同类,都属于长衣,外形上与襜褕没有明显的区别,结构相似,只是开始用途不同而已。

最初袍服是纳有棉絮的内衣,只穿在里面,外面要穿罩衣才能合乎礼仪,在社会活动中不能单穿。到了汉代,妇女燕居,「汉.郑玄.注:「退朝而处曰燕居」通俗点就是闲着没事干的时候。』

可将袍穿露在外,不再另加罩衣,所以不能像从前般随意,因此稍加改动,分别在领、袖、襟、裾等部位坠上缘边,并且绣上更美丽的花纹,使其更加精美。久而久之,袍服便成为了一种礼服。

《后汉书· 舆服志》记载“公主贵人妃以上,嫁娶得服锦绮罗毂缯,采十二色重缘袍。”

对袍服的颜色和装饰上有了更加丰富的理解。

曲裾袍

汉代袍服,作为礼服,衣袖博大,褶皱处宽大,形成圆弧,这个下坠的袖口被称为,“袂”或“胡”,注意衣袂飘摇舞 最初指的是汉代袍服。宽敞袍袖到了袖端,则明显收敛,并缘以袖口,既活动方便,又保暖。

由于受到周代末期“赵氏变服”的影响(有待考证),胡服逐渐被中原人民所接受,贴身合体的胡袍相继出现,并流行至清代。

三、襦衣

秦 长襦衣

禅襦(夏衣长款)

秦时的普通百姓多穿襦衣。袍与襦的主要区别在其长短上。郭宝钧先生在《中国青铜器时代》一书中说:“襦衣就其长短而言,又有长襦、短襦、腰襦的分 别。衣的下摆齐膝者为长襦,位于膝上者为短襦,齐腰者为腰襦。”从这一点上看,襦衣要 比袍服短。

复襦(冬衣短款 )

襦衣又有禅襦、复襦的区别。如《释名》中说:“禅襦,如襦而无絮也。”那么如 襦而有絮者,当为复襦。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封诊式》经死条有“衣络单裙襦各一” 。又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出土的木牍上记载了秦军士兵黑夫的家书,其内容为“黑夫寄益就 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心以为禅裙襦者,母必 为之,令与钱偕来。”由此可见,秦时确有禅襦、复襦的区别。前者为夏衣,后者为冬衣。

参考文章:《古代汉族女性服饰研究》 罗微 中央民族大学 2003年5月28日

「文章分类只有这一个可查,另一个便是百度百科,因此资料有限。」

(衫衣也有长短款之分,下期再做整理。)

上一篇: 卫衣怎么穿才好看?教你几个穿搭技巧,时髦减龄很显气质
下一篇: 天气渐冷,冬季将近,又到了给逝去的亲人送寒衣的“寒衣节”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