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瓶梅》中西门庆的服饰描写,看明朝时尚男icon如何穿搭

147小编 102 2025-01-20

《金瓶梅》中的男主西门庆出场时二十六七岁,就算是放在明代,那也是韶光正好,不嫩不老,而且他在当地有不少产业,算是个年轻有为的成功商人,而且后期还混迹到了官场,由富而贵,见识和品味也进一步提升起来,在当时的清河县(实际上书中这个清河县应该指代的是某个规模不小的大都会)中,可谓是个妥妥的头号风流人物。

一、缠棕大帽

先从西门庆和孟玉楼相亲时的穿搭开始盘点,西门庆去和孟玉楼会面前,先带着厚礼去拜见了孟玉楼先夫的姑姑杨姑娘,此时西门庆戴的是一顶缠棕大帽。

这里的缠棕大帽子是明朝的一种礼帽,缠棕说的材质,说明这顶大帽是用棕梠毛编制的。

因为韩国古装剧里的男主常戴一种类似大帽的帽子,导致电视剧《尚食》播出时,男主戴的大帽一度被认为是抄袭韩服,但是大帽真是中国的,大概在宋朝时就有了雏形,而在元、明时期一度非常盛行,但是到了清朝,因为奉行留头不留发的政策,男人们都剃了半边光头梳起了大辫子,大帽也就彻底从人们视野中消失掉了。

大帽

戴着大帽的人物画

《尚衣》中徐凯饰演的朱瞻基戴的就是明朝的大帽。

《女医明妃传》里刘诗诗演的女主扮男装时戴的也是大帽。

韩剧类似大帽的帽子

二、缨子帽

在西门庆和潘金莲首次相遇时,西门庆的打扮是“头上戴着缨子帽,金玲珑簪,金巾玉栏杆圈儿;长腰才,身穿绿罗褶;脚底下细结底陈桥鞋儿,清水布袜;手里摇着洒金川扇儿。”

在西门庆新娶了孟玉楼正在蜜月期时,去私会潘金莲时的妆扮,戴的乃是“一顶新缨子瓦楞帽”,帽子被潘金莲使小性打落在地后,潘金莲见西门庆头上还插着一只她未见过的簪子,拔下来一看,是一根嵌套着孟玉楼名字的油金簪子。

瓦楞帽是一种顶部折叠后状如瓦楞子的帽子,元代蒙古族男子常戴,用藤篾制成。在帽子的顶部,一般都装有饰物,富豪显贵多用珠宝。明代多为平民所戴,而西门庆戴的瓦楞帽顶部是有帽缨子做装饰的。

绘画中的瓦楞帽

戴瓦楞帽的陶俑

影视剧中的瓦楞帽

三、网巾和瓜皮小帽

西门庆在家时的装扮,戴网巾簪子和小帽。

网巾是明朝成年男人用来束发的网子,也是明初建立的冠服制度中最具朝代象征的巾服之一。网巾一般多用黑丝、马尾、棕丝等材料编织而成,万历年间转变为由人发、马鬃编织。在《金瓶梅》小说中西门庆被妓女李桂姐挑唆着要一缕潘金莲的顶心头发,潘金莲非常爱惜她的头发不肯剪给西门庆,最后被西门庆一面吓唬着要抽她马鞭子,一面哄着她说要她的头发编网巾,潘金莲这才剪给了他。其实从这一事件中,也可以大概看出一些端倪,有关此书写的到底是明朝哪个时期的故事。

影视剧中带网巾簪子的明朝男士

这里的小帽指的就是瓜皮帽,相传为明太祖所制,用六张裁片缝合成圆形,属平民的装扮,“瓜皮帽子”代指没有身份的人。瓜皮帽是少数从明代流传到了清代的帽子,但是由于明朝人会在小帽里面梳发髻,所以明朝的小帽在形制上会比清朝的瓜皮帽高上一截。

明朝小帽

这个瓜皮小帽是平头百姓的打扮,在书中西门庆的填房吴月娘给西门庆的儿子和乔大户的女儿定了娃娃婚,西门庆知晓后便抱怨道,“既做亲也罢了,只是有些不般配些。乔家虽有这个家事,他只是个县中大户白衣人。你我如今见居着这官,又在衙门中管着事,到明日会亲酒席间,他戴着小帽,与俺这官户怎生相处?”

后来西门庆给何千户办接风酒时,想让应伯爵一起作陪,应伯爵在推辞时也说道,“吴大舅和哥是官,温老先生戴着方巾,我一个小帽儿怎陪得他坐!不知把我当甚么人儿看,我惹他不笑话?”

可以说,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年代,人们在正式场合,可以仅凭男人头上戴的一顶帽子便确实出他的身份是官还是民,并确定此人是否有功名在身。譬如西门庆和吴大舅是官,便有乌纱帽可戴,温秀才有秀才的功名可以戴读书人常戴的方巾,而应伯爵是个平民百姓就只能戴瓜皮小帽了。不过由于瓜皮小帽简洁舒适,很多人在家居时都会选择戴瓜皮小帽,譬如西门庆在家招待穷朋友白赉光时,就借口他戴着小帽不宜出门,拒绝去送白赉光。

四、乌纱帽和补服

西门庆当官之后,去衙门时,“骑着大白马,头戴乌纱,身穿五彩洒线揉头狮子补子圆领,四指大宽萌金茄楠香带,粉底皂靴。”

在家里宴客时,“玄色【口扁】金补子、丝布圆领、玉色衬衣”。

乌纱帽起源于东晋,在隋唐时期大规模流行,到了宋朝,皇帝为了防止朝臣交头接耳,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在乌纱帽的两侧各加上一翅,并在乌纱帽上装饰不同的纹饰来区分官位高低。

乌纱帽

而将乌纱帽正式定为“官帽”则始于明朝洪武年间,在此之前,官员和平民都可以戴乌纱帽。据《明史·舆服志》载:“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另外,取得功名而未授官职的状元、进士等,也可戴乌纱帽,从此乌纱帽就成为官员特有的标志性服饰,不过到了清朝由于剃发,乌纱帽也被顶戴所取代,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补服又称补褂,前后各缀有一块“补子”,用以区别官职差别,从明朝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时。

明初武官牵马图

按西门庆当时的官阶五品提刑官,肯定不是能穿一二品武官的狮子补服的,而应该穿熊罴补服,但是从宋朝抑武崇文开始,武官的地位就一直很低,所以武官三品以下很难找到合适的官服穿,出售武官官服的市场也只售卖狮子补服,所以那些武官就只能越级穿狮子补服,而上级也默认的不会追究他们僭越之罪,所以在书中西门庆才非常期盼他的儿子官哥儿长大后能做个文官。

而按照制度规定,一到四品官服颜色为绯袍,五到七品为青袍,所以,西门庆的官服便是有点不伦不类的青色狮子补服,这一段描写里没有写出西门庆狮子补服的颜色,但是在下面西门庆去夏提刑家赴宴时,就提到了他的补服颜色为青色,青色狮子补服。

还有上面提到的玉色衬衣,玉色乃是一种淡绿色。

五、忠靖冠

冬日雪后在家会客时,头戴白绒忠靖冠,身披绒氅。

去夏提刑家吃饭时,“穿着青绒狮子补子,里穿白绫袄子,忠靖缎巾,皂靴棕套,貂鼠风领。”

氅衣,源于雨衣,最初是由传说中的神仙所穿戴,到了明朝,氅衣逐渐走向世俗化,成了道教中的法袍和成了普通人穿着的外披。

氅衣

忠靖冠是明代官员居家时所戴的帽子,又名忠靖巾。不过与常见的黑绒忠靖冠不同,西门庆的忠靖冠是白绒的,而风领指是就是围脖。

感觉西门庆戴着白色忠靖冠,穿着氅衣,再配上一个豪华貂鼠大围脖,这打扮真是很拉风了。

忠靖冠

五、飞鱼服

在何太监送了西门庆一件飞鱼绿绒氅衣后,一向行事高调的西门庆,忍不住就开始满地炫耀起来,先是在家中宴请朋友时,穿上了那件飞鱼服,“白绫袄子上,罩着青段五彩飞鱼蟒衣,张牙舞爪,头角峥嵘,扬须鼓鬣,金碧掩映,蟠在身上。”

后来在拜访林太太时,也穿上了飞鱼氅衣,书中是这样描写的,“脱去上盖,里面穿着白绫袄子,天青飞鱼氅衣,十分绰耀。”

飞鱼服

飞鱼服是明朝赐服,一般只供给锦衣卫和大内太监穿戴,其他人有特别恩准才可穿戴。

在明代的小县城里,西门庆一身飞鱼服再配上一把绣春刀,走到大街上简直就是行走的荷尔蒙。

六、眼纱

眼纱,有点类似于现在养蜂人戴的防护帽上面的网纱,只有眼部做成深色,可以从里面清晰视物。

这个眼纱可是西门大官人出门约会法宝。每次上街去约会别人家的妻子时,他便总会戴上眼纱,将其当做蒙面利器,用以遮蔽面目,以防被人认出。

不过眼纱的功能除了蒙面之外,还能在骑马奔波时起到防风防沙的作用,譬如书中外出办货的韩道国就也戴了眼纱,“戴着大帽眼纱,骑着骡子,走的甚急”。可以说大帽配眼纱,是在沙土路上骑行的必备利器之一。

上一篇: 孟姜女
下一篇: 日语学习:日语到底是哪里来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