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金融专业选择多么?都考些什么 ?如何备考?
163 2025-01-20
今天,一定要把它安利给大家
《只此青绿》
一档让千年名画《千里江山图》
“活起来”的舞蹈诗剧
不炒话题、不买热搜
却让故宫“抢着”合作
《人民网》《人民日报》等各大官媒争相报道
首演创下2.47亿曝光量
至今,线下与线上热度仍持续走高
网友纷纷喊话官方
赶紧来自己所在城市巡演吧
我们的传统文化美哭啦!
让千年古画“活”起来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
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只此青绿》创作灵感来源于
王希孟创作的传世名画之《千里江山图》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主创团队
整整历经一年半精心筹备、五个月排练
才能在各大剧院展开“画卷”
走心的文化传承
“谨以此剧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及其创造者、传承者”
是演出结束时出现在帷幕上的一句话
也是整部剧的核心表达
故事从故宫展卷人
与画者王希孟的隔空对话进行展开
从今人角度看古人
伴随着《千里江山图》的坎坷诞生过程
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
等传统美学技艺一一呈现出来
为了还原更加真实地宋风雅韵
从幕后到幕前
全体人员可谓是做足了功课
专门请来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
手把手带着演员们感受颜料、毛笔、丝绢的制作
形易学,气难成
扮演王希孟的青年演员张翰
为了离角色更近更贴切一些
表现好天才少年希孟对艺术的沉醉痴迷
他在排练之余天天跟着老师学画
从简单白描到上色再到晕染
每一步骤都充满敬畏的去体会、去学习
几个月时间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剧中的女舞蹈员们也吃足了苦头
为达到宋女肩削瘦、体下沉的柔弱之美
本来就轻盈的体态还要再减重
改掉之前芭蕾舞提气走的习性
含胸、窝背,往下、往里走
力求每一个脚步、每一处呼吸都有迹可循
“纸保千年,绢保八百”
这幅存在了九百多年的绢本设色画卷
直到今天仍完好无缺
是博物馆中的工艺人在默默守护
舞剧结尾展卷人与希孟
相互对视、相互拜谢
“谢谢你的创作,谢谢你的传承”
创造者与传承者穿越千年产生灵魂交流
古往今来,感谢这些守护国之重宝的幕后人
纯粹的国风美
“神仙团队打造的神仙作品
一场中式审美的盛宴、这才是中国文化”
看过的观众纷纷发出衷心赞叹
从服饰妆容到舞台布景、灯光处理
都是精美绝伦的国风元素
演员造型以史为证,从古画中寻找灵感
梳盘恒髻,头戴发钗
男子白袍长衣、粉衣簪花
女子宽袖窄衣、大红官服随风飘动
各种优雅迷人的古典色彩相互碰撞
剧的舞美设计堪称一绝
采用地面转台和空中圆弧机械动作
创作出了
“天旋达到3圈,地转达到4圈
上下左右都可以进行移动”的效果
同时,同心圆的设计
又体现着以和为美、天人合一的美学形式
舞台虽是静的,但人是动的
随着灯光与演员的舞动
画中的天地无边、山水无界
都在行云流水之间,悄然转化
最终形成气韵生动、让人一眼万年的青绿
引观者进入希孟的世界
有诗、有画、有舞蹈、有音乐
有耐人寻味的文化思想和美学意蕴
不仅是看剧更是看展
古代艺术的
现代呈现方式
上承秦汉,下追明清
古代大师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财富
但受时代与文化变迁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该如表现且让大家看得懂
古画、古乐、古文物
以及各种传统艺术呢?
自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后
以匠人、明星参与为主
讲述文物背后故事的综艺节目相继上映
《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
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
在保证历史真实性同时
吸引大众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关注
在严肃与活泼,婉约与豪放之间
许多扎扎实实做事的年轻人
正以自己独特又不失真的方式发扬民族艺术
自得琴社——把古乐演活
“不喜欢糟粕就自己建立秩序”
当听到这句话时
对「自得琴社」肃然起敬
一群喜欢创新,并不抛弃旧的东西
让古琴在这个时代再活一次的爱乐之人
他们因自己策划、改编、拍摄
几支美如工笔画的视频而走红
琴社的组建就是几个来自各行各业
热爱传统乐器的人聚在一起自得其乐
将出现在古籍、古画上的奏乐场面
以视频方式场景还原
并根据时代风尚装扮服饰与妆容
为庆祝鼠年新春创作的《哆啦A梦之歌》
抓住晚唐时期撸猫文化的兴起
将猫入镜
画面清新可爱,萌化人心
身穿宋服的《七子之歌》
是因为在史料中发现
南宋末年,大量华人在澳门定居
依靠捕鱼与务农种植为生
从而形成村落
在复古同时,他们也勇于创新
把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
将古琴和西洋乐器结合在一起
他们觉得在音乐世界里
不需给古今中外做区分
只要符合乐理就能合奏出新篇章
如今,琴社凭实力出圈
随便一条视频就有几百几千万播放量
对于这种传承方式
他们觉得与其批判丑的,不如示范美的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审美水平在提高
那假、丑、恶的东西也许就会自然消亡
这可能是一种更积极正面的做法
《此画怎讲》——借古喻今
如果名画里的人穿越到今天
他们会发生又说些什么?
《此画怎讲》通过真人表演方式
让《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在中国美术史上
具有巅峰地位的人物画“活了过来”
整部片子共有30集,每集5分钟
演员以画中人口吻相互谈话
科普历史的时候又结合时事
把本来难看懂的艺术知识轻轻松松表演出来
唐代张萱绘制的《捣练图》
将目光对准职场打工人
社畜宫女也在为是否“准点下班”而头大
宋徽宗名作《听琴图》
剧情关乎你我他
老板强迫做不喜欢的事要不要指出来
《果亲王允礼像》则更加有趣
本尊以直播的方式辟谣自己和甄嬛没关系
许多观众看后直呼
“这才是我们引以为傲中华文化最佳展示方式”
好的艺术应该是雅俗共赏
即使语言不通也能感受到
目前,这些节目的制作、投入虽然大一些
受众面也不算太广泛
但中国历史中的宝藏文物
都在以不同形式让更多人看到
庆幸的是不管有没有回报、收益
总有人上演着平凡中的伟大
让中华民族的传统不只尘封在博物馆展柜里
而是活在当下
离人们生活近一点,再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