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拍蕾丝吊带连衣裙,清新时尚又简洁大方,这样穿搭真好看
167 2025-01-19
一、客家人简介
关于客家人其来源有两种假说,一种是客家先贤罗香林先生为代表的客家来源一元论说:客家人来自古代中原地区;一种是陈支平为代表的客家来源多元论说:客家人并非完全是中原人五次南迁的后代,同样有来自非中原的汉人,比如江浙、陕甘、湖南湖北等地的汉人。(吴英杰《客家人的形成问题探究》)
收集的时候忘了是那个地方的客家博物馆宣传的了
客家人多在闽、粤、赣三省边区聚居,现今主要居住在今广东之梅州、惠州、韶关、汕头,以及江西之赣南、福建之闽西等近百县。清朝后实行“湖广填川”移民,太平天国运动后客家人因株连之避难,以及后来因“土客争斗”划地移民,至清末,有“客家人”聚居地域,已播散于国内外,人口估计一亿左右,保守估计八千万。
客家人保存的
关于客家人是不是汉族,以客家人认同和绝大多数非客家汉人认同为准,反正证据甩你面前你也不认,就算非客家汉人不承认他们是汉人那也不会是你的民族,客家人也不会认为他们和你民族,消停一点。
二、客家人服饰(清代剃发易服后,只讲妇女服饰)
客家人的服饰与其他汉族民系没有多大区别,只有个别在穿搭上有些微的差别。
客家妇女发髻有明代三绺头遗风的髻鬃;有形容一只小船的龙船髻,这种发饰多为新婚女子梳;另一种是直接挽在脑后呈圆形的发髻 ,一般为老年妇女所梳。
明代
客家
客家人头发首饰会是一些刀、叉、剑、 勺样的金银簪钗,这种首饰款式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中均能见到。
客家
凉帽又叫凉笠,圆形,中间隆起方便发髻放其中,外面镶有帘,很短,主要是为了给在外劳作的妇女遮风挡雨挡太阳用的。据说是古代帷帽的演变,因为受古代男尊女卑,女人不能抛头露面的影响,但是女性又必须出去劳作,所以古代完全遮住脸的帘子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短的帘子。
客家
头巾,客家妇女也会像其他地区一样包头,用一张方形帕子把头包起来,有些地方也会带眉勒。
客家有一种头巾叫冬头帕,镶有滚边,主要在秋冬时期戴,各地在装饰时会有些不同,比如赣南地区年轻的妇女会有几何纹花样装饰,龙岩地区的则会有多层滚边。
客家
客家人主要着装是上衣下裤,他们称为衫裤,也有穿裙,他们服饰款式与其他很多地区的汉族女性服饰款式的区别就如同中国人现在穿的现代服饰与美国人及世界其他地区人穿的现代服饰之间的区别一样大。
简言之——没有区别。
他们的上衣厂字领,盘扣系,有时会有滚边及其他花纹装饰,有短款和长款,长款会齐膝。
客家
裤子则是大裆裤,传承较久,无裆,宽松,用布带系腰。裙子有马面裙,百褶裙等等款式。
围裙又叫围腰,抱腹。客家人围裙有两种款式,凸字型围腰和方形围腰,这两种围腰在其他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均十分常见。通常凸字型围腰会用会用银链系,上面会花纹装饰。
鞋,除非家境殷实的少数人家外,客家妇女一般不裹脚。原因与屯堡汉族差不多,因为生存环境多山,险阻崎岖,妇女要干很重的农活,加上与周围先来定居者之间存在矛盾冲突,常会有面临生命危险的境地,所以不缠脚。
客家妇女的鞋有布鞋,草鞋,木屐三种。
客家
布鞋多为方口鞋和拖鞋,穿起来方便舒适。草鞋经济实惠,对于常年在杂草荆棘丛生的山路行走的妇女来说,草鞋即使坏掉了,再买一个也不会浪费和花多少钱。
木屐是汉朝时常见的服饰,汉族服饰中足衣的一种,也是最为古老的足衣,隋唐以前特别流行,李白有一句诗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其中的屐就是木屐,没想到客家人还与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一样用它来走山路呢。(湖北天沔也就是门阳地区的汉族也一直传承着木屐,不知现在还有没有)
客家
三、客家人与非客家汉人对清汉女服饰的态度
客家人与其他地区的汉人一样对清代满化汉女服饰都是大体上承认其为本族清代所着的服饰,认为它是汉族服饰体系里的一种,但是客家和非客家在提到满清服饰时俱十分排斥抵触清朝,客家表现得尤为强烈,这可能与他们长期有的“我是汉人正统”“纯粹自体”的心理有关。
一旦涉及到清代汉族所穿衣饰为什么和满人服饰如此相似而与明代服饰相差较远时他们就总会陷入到虽然虽然......但是但是的句式里面。
客家
像这样的:虽然客家(包括其他地区)服饰经历了清代,但是还是保留了更多的明代服饰,比如什么衣服上下款式啊,穿裙裤啊......竭力与满人服饰做出区别。
所以一些学者研究某地服饰会有意无意地强调服饰中的明朝元素,相比地弱化清朝元素。像满汉服饰越来越趋同这样的现象的解释要么一笔带过,要么不提。
客家
这固然有其研究的服饰是汉而非满的缘故,但在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汉族服饰时,他们对汉少民族间服饰影响与交融的问题叙述中却不会有这样的问题。这样强调明而排斥厌恶清的心理现象会导致他们的学术论文出现前后矛盾的地方。而一些地方在宣传这些服饰时更是直言是明朝服饰而非清朝服饰。
(参见一些学者对屯堡汉族,高山汉族,洮州汉族或者主流社会的汉族清代服饰研究的学术论文)
客家,在介绍客家服饰的文下得来的
结语(主观发问)
不知道在客家人眼中中国的北方有多大?南方有多大?东方有没有?西方有没有?
一些客家人介绍自己保存的清代服饰时常会以中原代北方,南方的话可能只有自己。
一些学者做服饰的横向比较时只比较中原汉族和畲族服饰。(有时加上壮族,侗族这些曾经的百越族群的服饰来与自己做比较。)
客家老照片,在介绍客家服饰文章下得来的图片
为什么眼光不放宽阔一点?西南西北还有好几个汉族群体现在都还在穿清汉女装,东南东北博物馆里应该也有不少清汉女服饰收藏。
有学者在论述凸字围裙和方型围裙时居然是只因为看到周围的畲族,壮,侗等百越系民族有这样相似的围裙配衣裤装扮就得出客家的两种围裙是在与他们交融中习来带入的结论。
同样因为周围畲族也常有着蓝衣,而客家衣物常有蓝色,就认为染蓝技术和穿蓝衣是因为客家先民在与之交融中受到影响,从畲族哪里学习得来的。
西南地区汉族(他们周围没有生活着壮畲民族)
没有任何考证,只是因为看到两者相似就下了结论未免过于武断和缺失论据论证了吧。
毫无根据的结论下隐着汉人没有凸字围裙,方形围裙,不穿蓝,以及没有染蓝技术的意义。
事实上这两种围裙不只在以上三个民族中有,在苗,白,彝,土家等诸多少数民族中存在,更是在天南地北的汉族群体中存在。
这些民族和其他地方的汉人可能八辈子都没有见到过前面的三个民族,那这两种围裙又是如何出现在这些民族和汉族群体中出现的呢?
屯堡汉族,他们周围同样没有壮畲民族
像户撒大包头汉族更是以普遍着围裙与阿昌族普遍不着围裙的服饰特征为民族标识区别于阿昌族,甚至是用来与他们的族谱和地方志相互佐证户撒大包头人是汉人的依据。
若按照客家人的说法,户撒大包头汉族就得少一个汉族民族特征了。
客家组织的服饰展,服饰很漂亮,能保留这些服饰很不容易
而且因普遍穿蓝便认为客家人是受了畲族的影响,或者说自己尚蓝,我觉得实在难以说服人。
北方南方绝大部分的清代汉人服饰基本也只有蓝、黑、灰这几种颜色。在这几种颜色中穿蓝要更加普遍。有些地方甚至基本就只有蓝色。(可参见贵州的穿青人和穿蓝人,穿蓝人认为自己是汉人,穿青人认为自己跟穿蓝人不一样,所以穿青人认为自己不是汉人。)
分享下其他地区的清汉女服饰
这个女子很漂亮,要么是广府人要么是闽南人
这些清汉女服饰真的同样很漂亮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