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西迁”锡伯族民众:沿着祖先的足迹守着祖国的土地
中新网察布查尔6月5日电 题:新疆“西迁”锡伯族民众:沿着祖先的足迹守着祖国的土地
中新网记者孙亭文
5日,在新疆西部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晴空万里。
在距离都拉塔口岸约15分钟路程的地方,曾驻守着清朝锡伯族军营的纳旦木卡伦遗址,象征着锡伯族“八旗”的正黄旗、镶蓝旗等八面旗帜高扬在旗杆上。
八名身穿清朝军兵服饰的锡伯族民众,手擎旗帜守护者这个历经沧桑的卡伦。四名大汉敲响四面大鼓,鼓声传的很远……
10时30分,纳旦木卡伦遗址外“狼烟滚滚”,而站在遗址内的锡伯族老人殷生将手中的火把交给一名中国边防军人,由此拉开了锡伯族民众祭拜卡伦纪念先祖“西迁”251周年的序幕。
已75岁的殷生穿着锡伯族纹饰的节日盛装。他告诉记者锡伯族服饰,将火把交给士兵,是寓意延续祖先守护之责的意思。“就是把这一块土地的守护责任交给了他们(边防军人),但我们还会生活在这里,守着察布查尔。”
卡伦在锡伯族和满族的语言中是“哨所”的意思。乾隆至光绪年间,锡伯兵营分管驻守卡伦共19处。现已勘察确定位于察布查尔县境内的有7处:洪纳海卡伦、吐库尔浑卡伦、多兰图卡伦、阿布散特尔卡伦、纳旦木卡伦、梧桐孜卡伦、头湖卡伦。
锡伯族原本生活在中国东北。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清政府为固守西北边防,由盛京(今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及眷属共计4000余人,跋山涉水,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抵达伊犁,屯垦戍边、保家卫国,至今已251年,史称“西迁”。
西迁的锡伯族人“全民皆军”,除驻守卡伦外,锡伯族人还在当地开渠辟地,繁衍子孙。至今,锡伯族英雄图伯特带领族人开挖大渠的故事仍在流传。而历经两个半世纪的传承与变迁,当地锡伯族民众完整保留了锡伯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等。
敲响大鼓的锡伯族人佟文海告诉记者,现在官方祭拜卡伦,纪念曾守护这方水土的先祖,“后人怀念,是对祖先最好的纪念。”“需要把祖先的故事让孙子们知道。”
锡伯族镶黄旗老人贺忠在祭拜仪式上敬献祭词,祭词是用锡伯文写就。他说祭词的大意就是“告慰祖先,你们守着的土地,我们子孙依旧在守护着。”他和其他七名老者代表生活在当地2万多名锡伯族民众,为先祖敬酒,虔诚地磕头。
贺忠还告诉记者,现在县上(官方)越来越重视锡伯族的文化,特别是语言和文字的传承。我们的子孙需要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更要把祖先守护的土地守护下去。
当日,来自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及塔城、伊宁、乌鲁木齐和辽宁沈阳、吉林长春等地的锡伯族民众参加是次祭拜卡伦活动。
据悉,除祭拜卡伦之外,该县的孙扎齐牛录镇也以举办靖远寺文化庙会,纳达齐牛录乡举办图公(民族英雄图伯特)纪念活动等锡伯族服饰,以纪念祖先“西迁”251周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