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作家梦

147小编 82 2025-01-18

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在我童年时期,人们的不但生活困难,精神生活也非常贫瘠。看不到报刊杂志,没有电视,听广播也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我从小失去母亲,在哥哥家生活,嫂子非常善良,是一位小学老师。她结婚后,从娘家给带回来几部长篇小说。我当时十三岁,管这些书叫大书,是为了区别与小人书。嫂子带来的长篇小说有《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等,在放学后或者去山上割猪菜、放猪的时候,着魔一样看这几部书,每天做梦都是书中的一些人物,特别崇拜写书的人。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我有了一个理想:将来要当一名作家。

我在过去很多文章里,把文学比喻为“窈窕淑女”和“白马王子”,我认为还是很恰当的。大家也一定深有体会,我们的男作家,女作家诗人等,爱上文学就“死去活来”,一天不写文字就感觉生活无趣,日子过的平平淡淡。写起了文字,什么烦恼都忘记了,比什么都幸福。这种幸福感,只有爱好文学的人才能够品味到。有人形容搞写作的人s “没有正事,摆弄文字”,其中,酸甜苦辣咸,只有自己才知道。这就是文章与我们谈“恋爱”,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所以,文学创作的小路很窄,并且挤满了人,都在追求登上高峰。

大概,我身体里从小就有了文学细胞。在中小学校里,语文非常好,老师经常把我的作文经常做范文让其他学生学习。我们那个年代是知识青年下乡的年代,我是农村坐地户,没有城市知识青年下乡的待遇。中学毕业后只有回村里参加农业生产。

回乡后,当作家的梦想,一下子被打破了。在农村干活,只能修理“地球”,攒钱娶媳妇,然后养家糊口。可是,文学这位“窈窕淑女”就是不饶人,一个劲骚扰。看见报刊杂志上文章,就想自己也要写,也想“出名”。当时“出名”不是为了功名利禄,是为了脱离农村的劳动,因为干农活我太打怵了。

有想法就开始做梦,在生产队劳动期间,贪黑起早写文章,什么新闻报道,二人转、对口词等,初生牛犊不怕虎,如一头刚刚出生的小羊羔,东一头西一头乱撞。天天写,天天邮,又天天接到退稿信,写多了也有了收获,大队领导看我挺能写,机遇来了,原来的大队的团总支书记人家家里有“人”,当民办教师去了,出现了空位,我当上了团总支书记。后来,参加县里会议,我的一首诗《学张勇》在呼兰文化馆刊物发表了。一时间,轰动了整个乡村,不久,工农兵上大学,我第一个保送到哈尔滨,成为了国家干部,一直工作到退休。

作家这个梦做起来没完没了,大学毕业之后,在工厂机关本应该好好工作,我也是不务正业,别人追求岗位的提升,可是,这位“窈窕淑女”还是不饶我,我又在工作岗位上,白天逻辑思维,晚上形象思维,写小说,写戏剧,写歌词。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发表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广播剧、歌词、诗歌、电视剧、散文、报告文学等。在1986年的哈尔滨日报,我第一次看见党报公开报道我的名字:作家郑旭东、高凯等人参加了太阳岛笔会。

退休以后,时间充足了,工作也没有硬任务了。这几年,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完成近六部文集,已经出版的有《东北风情》、《我的作家梦》等,待出版的还有四五部。感到比较荣幸的是2019年在《今日头条》上11次获“青云”创作大奖。今年,有《绿在呼兰河》等三篇散文被选人教育部统编的中小学教材阅读课本等。伏尔加庄园为了奖励我,免费住一个晚上三万元别墅的待遇。

以上就是我的文学创作简历,也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庄稼人追求作家梦的过程。古语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说:写书也有颜如玉,写书也有黄金屋。

2018年七月份,一本叫《我的作家梦》,也就是我刚才说过书的大纲,另一本是《东北风情》。

《东北风情》是一部自由式散文体集子,书中收集了我近年来创作的111篇散文,写的是东北这片土地上的风情风俗等,这书出来之后,收到全国各地近60多篇评论文章。《我的作家梦》为关心下一代工作读本。

2019年,我把《东北风情》的系列文章传到《今日头条》上,受到了欢迎和好评。其中有11文章获得“青云”大奖,一直到今天,《今日头条》里面的很多文章阅读量还保持一定的记录,每天都有一定的收入。虽然,不够养家糊口,我也有一点成就感和满足感。很多人留下评论:说我是“当代的赵树理”、“东北的朱自清”,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在文学创作上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不出来”作者。夸我虽然脸一阵红,一阵子白,但心里仍然很高兴的,写文章就是让别人看的,让别人喜欢的,虽然,大家把我自己用无限倍数的放大镜,放虚了,不是我了,也是激励自己再创作的一种动力。

写最熟悉的生活,是作家行文之本

这是个老话题了,教科书写过,很多著名作家讲座也离不开这个话题。我没有理论上的探讨,只是说说自己的体会。

这些年的写作实践,让我感觉最头疼的问题,是有写东西的时候,写着写着,没有什么可写的,没有了话说,“卡壳”了,脑袋里没有词了,这个时候是最闹心的时候我总结了四句话,叫“四大闹心”:结婚前去蹲小号,打麻将挨截点跑,写文章没有词,挣眼睛睡不着觉。原因在什么地方。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了生活,或者说对生活不是太熟悉。这个时候,如果硬写,就是苦思冥想,在书上或者网上找灵感,东抄一段,西凑一段,结果,文章出缝了,不是一块“韵”了,无论你用什么语言进行焊接,抹腻子等,别人一看,总觉得不是一件完整的东西。这个事我以前发生过,所以,深有体会。

我写《东北风情》的文章,每天写一篇,头一天写,第二天在微信公众号发,基本上是一遍成稿。很多看见文章的人说:郑老师,你疯了,咋写这么快啊。我告诉他:精神还很正常,因为,这样的生活积累太多了,不写出来难受。我不是女同志,没有怀孕感受。但是,我感觉当一个作家生活积累多了,就好像怀孕一样,非要生出来,不生下来,就憋的难受,让人寝食不安,那种闹心滋味是相当难受的。我把作家比喻一个母鸡,生活的积累就是生蛋碴子的过程,蛋长成不生出来,开始难受,所以就满地找能够生的地方(鸡窝)【刊物】,蛋下来,一个劲叫唤,同样和在刊物发布一样,也高兴的手舞足蹈。

我写过一篇散文,题目叫“乡恋”,是写我老家呼兰和巴彦交界处漂河的散文。三千多字,很短。但是,这篇散文让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

我出生在巴彦的西集镇,四岁搬到呼兰县的二八镇长山村,也就是靠近漂河边的村,从小就生活在漂河边,一年四季都是在那里度过的,一直到上大学。漂河的一草一木我都熟悉,河边那个地方有个大坑,有几棵树都知道,挖野菜、放猪、放牛、放马,洗野澡、逮蛤蟆、抓蝈蝈、打柴火等。可以说,熟悉已经不能再熟悉了。父亲和哥哥也是在漂河边长大的,最后,老了以后又埋在了那里。这里的生活,伴我走过这些年,总想写出来,在岗位的时候,没有时间,退休以后,怀旧的心更加激烈,不写出来一直闹心,所以,一个晚上就写来了。文章发在微信公众号和《今日头条》上,可不了的,点击量直线上升,达到百万,一个晚上,留言达600多条。有很多曾经生活在漂河两岸的人,告诉我:文章把他们写流泪了。很多人纷纷加我好友,这些人我不知道他们性别和年龄,有很多人打赏,都是一百一百地花钱,读者遍及全国,美国,加拿大等地。

我琢磨了,为什么这篇文章受欢迎,因为我写了真实的生活,写了我最了我最熟悉的事和人,我写的轻松,读者读的愉快,写了他们熟悉的生活,入了心,所以,他们才甘心情愿地给留言,打赏。

生活是文学创作源泉,这句话永远真理,在创作过程中。我的体会是,对生活越熟悉,文章才能写的越快越好。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多说了。

用最真挚的感情去写,作品才有感染力。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周易》上说“修辞立其诚”,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先贤这些精辟的论述就是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有真情实感,要用情。

写真实的情感,,“真实”,是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要符合生活实际,不违背生活规律。鲁迅先生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只能是水”,只有写作者倾注了真情,文章才具有实感。举例小说【同学中间是墓碑】

写真切的感受。”真切“,是指感情的表达要具体、深切而自然。真切的感受,来自人与自然、社会生活的交流互动。只有对生活的种种感受了然于胸,动人的真情才能在我们的笔端涌动。举例【吃派饭】

抒真挚的感情。“真挚”,是指感情的表达力求深刻、诚挚而又妥帖,不肤浅,更不夸饰、不矫情。感情的抒发要注意尺度和形式,既符合生活的真,更符合人性的善,进而显现感情的美。举例【壕沟】

求感人的效果。“感人”,是指感情的抒发浓烈而又富有感染力,能有效激起读者的共鸣,为读者营造一个动人的艺术境界。要获得感人的效果,就必然采用有效的抒情手段。既可直抒胸臆,也可间接抒情,即寄情于人,附情于事,融情于景,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感情。举例【绿在呼兰河】等三篇选入教材的文章。

作家的创作风格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投资

翻开文学史,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古代还是现代,但凡在文学史上留下痕迹的大家,大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奔放”;莎士比亚悲剧的“悲怆愤激”,狄更新的“人道主义”;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等等。

创作风格就是作家的作品不同于别人,是自己所独有的东西。作家风格的形成,依赖于自己长期创作形成的。是作家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投资。

我的对面有许多作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他们的作品,他们每个人的风格都不同。我在创作中追求的风格就是乡土文学,接地气,平民化,通俗易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文章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语言方面,文学创作的为人类制造艺术品。不同于我们写机关应用文,无论写首歌,还是散文、小说等,需要的是文学语言,也就是用文学语言塑造人物,让人物立起来。

我创作的长篇小说《火浴》,里面有三十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有我党的领导干部,农民,土匪。国民党等等,必须让每个人有自己的性格,说起来的话是这个人说的,并且故事还必须编的是那么回事。这部长篇小说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在十年间,录制了四个版本播出,受众很好。【一个老太太听广播】、【一个老大爷看书】,书法家杨增杰用书法誊抄此书。

我的《东北风情》所有的文章都是追求自己的创作风格。特别在文学语言上,我可以说,我已经初步形成了我的风格,有的文友说:看了我的文章开头几句话,就知道一定是我的文章。因为,我有长期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参加工作以后,又长期工作在基层,有条件更多的学习农民语言,然后,经过提炼和加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乡土语言:如:老母猪拱酱栏子,家雀扑楞房檐子。城市人可能不懂,但是,乡下人,每个人都懂,他们看见了文章,感觉亲切,一句话就能够让他们读下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也就是文章风格的魅力。比如:《南北大炕对脑袋》,那里面的语言,场景的描写,是谁都不容易模仿写出来。还有散文《下奶》中场面及对话,写出来就是小情景剧。还有如:《找宿》、《豆角架》等。

作家创作文学作品必须能够引起读者思考,有内涵、深度和广度

互联网的发展,形成了特殊的文化环境和氛围。现在是写书容易,出书也容易,让别人看你的书很难。一般的书籍,读者只是看看内容提要,目录,熟人的再看看前面的序言和后面的后记,很少能够真真正正看完的。

读者花钱买书读,抽时间读文章。从中是为了获取某一方面有价值东西。作为作家就应该考虑作者的需要,一篇文章,一部书平平淡淡,没有引起来读者兴趣,读不下去,起码来说是对读者不尊重,自己起早贪黑做了无用功,还浪费了别人的时间。

我这些年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努力。在写平平常常,司空见惯的小事情上,如何写出来新意,伤了很多脑筋。我写过一篇散文叫《烧火棍》,大家听起来可能要笑:你咋什么都写。因为我太熟悉它,从小就挨过烧火棍打,几乎家家户户的外屋地都有一两个烧火棍,可是写出来新意来,琢磨来琢磨去,闹心好几天,想起来了杨家将的杨排风烧火棍退敌等有关故事。可是,还感觉不够味。突然,来了灵感,把烧火棍进行拟人写,烧火棍是从一棵树上,很早就被人们折下来使用,最后,在填柴火的时候,把自己的身体一天天燃烧掉,最后,自己也葬身火海,为了热做出来了贡献。这同人一样,有的人,我们有的人,应该有个好好的前途,可是命运安排就不能在在那方面成才,可是,他仍然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了贡献。

这篇文章发表后,给予赞的声音很多。我有一位老同志,看见这篇文章很生气地给我打电话:你烧火棍写的有问题,我不服气。我纳闷了:我烧火棍招你惹你了。他接着说:烧火棍,它没有功劳,是罪人。他把别人推进灶坑烧,自己最后才慢慢地被烧掉。我一琢磨,还真有点道理,这个我还真没有想到。

还有一篇文章叫《锅叉》,也用拟人手法写的,锅叉如人,承受着酸甜苦辣咸,无怨无悔,我们的人不是一样吗,不都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吗!这样写,充满了正能量,文章也深度,有厚度,显的不薄,耐人寻味。

作家写文章难就难在文章里表达的内涵上,内涵不能口号化,那样就是白开水,文章里面有养份,还不能在说明书标明,这才是作家的能力。我有的时候,为了琢磨一篇文章的内涵,琢磨多少天都不消停。

作家要多读书,多读好书。

作为作家一定要多读书,除了多读文学作品外,也要读政治经济方面的书,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能够在作品中站的高,看的远。作家区别于政治家是什么,作家能够提出来问题,让政治家来解决问题。作家不要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政治家的事。我非常欣赏《高山上的花环》这部长篇小说,写的非常好,那梁三喜,荆开来写的活灵活现,特别是小说就是:雷军长站在高山上,向梁三喜母亲和媳妇行的军礼,催人泪下。一个作家,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民和祖国的爱,你就没有办法写出来好的作品来。我的书就读的比较少,在写作中感觉后劲不足,也希望正在想当作家的朋友,能够多读书,读自己喜欢,创作风格近似的书,探索写作规律。只有我们的作家写好了书,读者才能够买我们的书,那样我们的半亩堂书城更能够财源广进,年年兴隆。

上一篇: 当下最流行的腋下包,时髦小仙女必备,你Get到了吗?
下一篇: 酸辣甜香的乐山网红小吃,绝不只有跷脚牛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