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很大的公主切,我怎么剪才不翻车?
78 2025-01-18
最近,浦东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五楼每到周末就非常闹猛(沪语:热闹)。原来,社区活动中心这里居然有个隐藏很深的传统服装文化体验空间,不少住在附近的阿姨爷叔或许之后纷纷前来打卡体验传统服装。
那么,体验空间有哪些服装可供市民选择?这些传统服装为何受到阿姨爷叔们的欢迎?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走进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传统服装文化体验空间,穿上长衫和居民们一道来一场“穿阅海派”的场景体验。
几位退休多年的上海爷叔在穿上长衫之后,显得非常有腔调。50后的退休职工杨先生是今年第二次体验长衫,他回忆道“我在10岁之前就一直穿长衫,当时主要是父母在逢年过节时给我们小孩子穿,现在这种传统已经没有了。今天重新穿长衫,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和文化传承。”
老爷叔穿上长衫之后显得非常有腔调陈阿姨今年70岁,她和老姐妹们穿上了非常有年代感的短衫,陈阿姨告诉记者“短衫是我姆妈以前穿的衣服(款式),我活到70岁也没穿过这种衣服,今天吕方老师亲手设计制作的服装圆了自己儿时的梦。”
另一位阿姨则表示,自己小时候曾经穿过小旗袍和短衫,今天能重新穿上短衫,感到很有纪念意义。
阿姨们穿上短衫,围坐在一起做手工阿姨们围坐在一起做手工,其乐融融,有说有笑。据居民们介绍,她们使用的手工原材料居然是家里的旧被单。一位阿姨解释说:“我们用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家庭使用的民光牌被单,今天变废为宝,经过手工缝纫之后,把家中不要的旧被单改为精美的耳环。”
老床单承载着很多老上海的集体记忆,记者查询资料发现,民光是上海的老字号家纺品牌,创始于1935年,床单以质地挺括耐磨,色彩艳而不俗,花型精细而闻名。看到这些由旧被单改成的耳环,不由让人感慨万千。
由旧被单改成的耳环在体验空间,记者看到这里陈列有各种款式的长衫、短衫、马褂、旗袍以及中山装,为前来参观的市民提供沉浸式体验,一旁的小仓库里也挂满了各种服装、鞋子和配饰,连老克勒用的手杖都有十几根,堪比影视道具服装中心。吕方师傅告诉记者,“穿长衫最好是配皮鞋,所以我们这里为居民准备了许多尺码的皮鞋,另外,对于女性来说,体验我们的传统服装最好保持素颜,不建议化妆。”
上海作家潘真今年二月份来这里体验了一把家常版旗袍,她回忆道:
我们穿的都是吕方师傅亲手设计的孤品,旗袍有点宽松,适合居家过小日脚。他检查了我的围巾,没有明显的LOGO才放行,因为那些弹眼落睛的名牌,是不允许入镜的,也不得抹鲜艳的口红,以免破坏家常旗袍的素雅。
作家潘真体验了家常版旗袍作为体验空间主理人和活动策划者,吕方师傅告诉记者:“疫情基本结束之后,现在天天有居民来体验,而且很多都是老年人,因为潍坊社区的老年人比较多。不少居民都有小时候父母穿传统服装的老照片,而这些服装能让这些居民找回历史记忆。”
吕方师傅今年54岁,被不少上海市民誉为“时光穿越师”,他最擅长的就是设计制作传统老式旗袍、长衫、短衫、中山装等各种中国传统服饰,让人穿上之后感觉“穿越历史”。吕师傅这两年还做了500来件传统老式衣裳,可以满足男女老少不同的体型尺寸。
吕方师傅向记者介绍长衫两年前,吕方师傅在凯旋路经营多年的“红帮改衣坊”因为租约到期而面临新的抉择。当时包括晨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呼吁之后,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动向他抛来橄榄枝,为吕方的宝藏服饰博物馆提供一个新的展示空间,帮助他实现海派服装沉浸式的“博物馆”梦想。
海派服装沉浸式“博物馆”从裁缝店到体验中心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吕方师傅告诉记者:“我们是两年前搬过来的,刚开始只是裁缝用具展,接待居民数量还不多。逢年过节,我们会组织社区居民穿上传统衣裳,写春联,送福字,还拍摄全家福。按照社区要求,接下来我们要把这块体验区域升级成为一个海派服装文化的体验中心,讲解海派服装文化,包括传统服装的制作工艺和相关历史背景,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市民来打卡体验。”
浦东海派旗袍文化联谊会和体验中心在一个区域记者发现,潍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五楼是一个海派文化活动空间,目前已经引入了浦东海派旗袍文化联谊会和知名海派作家马尚龙的海派文化工作室。据悉,传统服装文化体验空间目前还未正式挂牌,未来将与旗袍文化联谊会、海派文化工作室共同构成一个海派文化空间,成为上海社区文化活动的一个新地标。
在文化体验空间,记者看到不少老物件,而这些充满时代沧桑感的老物件都是参观者和社区居民主动捐赠的,包括各种服装配饰、鞋子和缝纫用具。市民陈阿姨住在潍坊新村,她经常来社区中心参加活动,也来文化体验空间做志愿者。我们去采访的当天,恰好遇到陈阿姨带来了家中珍藏多年的被面和一些老物件送给吕方师傅。
陈阿姨告诉我们,这被面子是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结婚时的嫁妆,当时一条被面子价格抵得上自己一个月工资,最近从家中重新找出来,觉得这些面料可以赠送给吕方师傅。另外,她还带来了自己多年前做照相簿所使用的一些面料,也一并送给吕方师傅
陈阿姨珍藏多年的被面和其他面料在陈阿姨和志愿者展开被面之后,吕方师傅惊叹,“漂亮极了!这是一款色泽艳丽的凤凰戏牡丹被面,现在保存这么好的料子在市面上已经很难找到,几乎属于绝版面料。”
在体验中心,我们还看到一只小皮箱,而这只小皮箱的背后也有一段故事。据吕方师傅介绍“这只小皮箱是一位北方朋友赠送的,他在凯旋路老店时来体验过,并了解我们的故事,回去之后他把自己父亲当年读大学时使用的一只老款手提皮箱从家里发快递寄到上海,让我很感动。”
刘阿姨和周先生是从上海某设计院退休的一对老夫妻,两位老人都是“三零后”。来体验之后,刘阿姨题写了“穿阅海派”四个字送给吕方师傅,还将家中的一台缝纫机赠送给他以示支持。
刘阿姨题写的“穿阅海派”(见中间书法作品)吕方师傅一直将长衫作为日常服装,穿着外出包括旅行,这一习惯保持至今,他表示:“海派服装文化应该也是像海派文化一样海纳百川,既要有西装礼服,也应该有长衫和旗袍,传统的旗袍,改良的旗袍,都应该有。”
吕方师傅回想自己三十年来在上海做裁缝的经历,感慨万千,“1992年来到康平路开裁缝店是解决居民‘做衣难’,到后来去凯旋路开‘红帮改衣坊’为了帮居民解决‘改衣难’,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国人的衣柜里已经不缺服装也不需要裁缝了,独缺自己民族特色的传统衣裳。”
作为传统服装文化的推广者,吕方师傅希望将一件件具有文化底蕴的长衫和旗袍展示在市民面前,介绍它们的制作过程,讲述它们的历史故事:
长衫、旗袍是中国人最美的传统衣裳之一,现在很多中老年市民通过体验和拍照之后,他们就能了解这是一种传统文化传承,也是重温自己小时候的记忆。
潍坊社区居民在3月7日体验传统服装(吕方 提供)各位市民朋友,侬是否穿过长衫旗袍和短衫?对于传统服装,侬个人是否有兴趣体验?欢迎在读者评论当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