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记

147小编 171 2025-01-17

春天来了,衣服该换季了。整理一下衣柜,发现长款羽绒服和羊绒毛裤冬天里就没穿过,这可是以前冬天最靠谱的防寒装备。说实话,作为70后,我经历过用布票买布料做衣服的特殊年代,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一)用布票的日子

在我上小学、初中的上世纪80年代,买日用品凭票不是什么稀罕事。布票作为管穿衣的“通行证”,几张花花绿绿的纸片就成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印象最深刻的是刚记事的70年代末,家里人口多,房子少,需要把两间旧房翻盖成四间新房。墙可以用土坯垒,用泥巴垛,但打地基却需要买石料砌。家里没有这笔钱,只好把全家一年的布票拿出来,好说歹说才换回来几车石料。这一年,我们全家七口人没有添一寸布,洗洗旧衣服就过了新年。当时我父亲是退伍伤残军人,每月都能从乡里领回定额补助,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家庭条件在我们村应该算是中等偏上吧,日子还过得如此艰难,可以想象当时的生活水平。

80年代初,大哥到了找对象的年龄,那时农村青年冬天最时髦的装扮就是披一件带大绒毛翻领的黑色大氅,一般不穿袖子、不系扣子,像山大王似的,特有范儿。为了给大哥置办相亲的行头,父亲拿出了仅剩的一点布票。大哥高兴了,不仅有了一件帅气的衣服,还相亲成功,娶回了嫂子。我却撅了好几天嘴,因为年初就答应过年给买的新衣服没了踪影。这件大氅后来被邻居借去多次,见证了好几桩姻缘。

(二)高中生的尴尬穿衣

读高中时开始住校,身体进入发育期,心理也进入青春期,开始懂得在同学特别是在女生面前要自觉不自觉地表现。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糟糕的衣着让爱美的心很受伤。

夏天还好说,有件短袖或T恤衫就能对付。春秋天,父母在企事业单位上班、家庭富裕些的同学会穿上各种款式的夹克衫和衬衣、秋衣,有的还会买件西装。初春和深秋季节,衬衣或者高领衫外面套上鸡心领的毛衣,外面再穿上夹克或西装,就是比较时髦的装扮了。高三拍毕业照时,有个同学就穿西装打领带,头发上还喷了摩丝,在照片中显得很另类。

但大部分同学出身农村家庭,靠父母土里刨食,应付学费已经捉襟见肘,没有多余的钱打扮孩子,不穿补丁衣服就不错了。没有毛衣等春秋季的衣服,可以穿夹袄,一听这名就感觉土里掉渣,城里人一般没听说过这种衣服,这也是农村妇女的智慧,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棉袄里的棉絮掏出来再缝好,比棉袄薄、比单衣厚,正好春秋季穿。但这种衣服给老年人和孩子穿还行,穿在高中生身上,的确太土,有的同学宁愿多穿几天棉袄或单衣,也不愿穿夹袄。

冬天最难熬,同学们大都穿上自己家做的棉袄棉裤,罩上上衣裤子,如果里面能衬件秋衣裤就是顶配了。教室、宿舍没有取暖设备,还四处漏风,坐在教室里瑟瑟发抖是常事,有时实在顶不住就三五个同学到操场跑几圈,典型的“取暖全靠运动”。记得当时我只有两套罩棉衣的衣裤,有一次周末换下的衣裤母亲忘了洗,等下个周末回来没有了换洗衣服,现洗又来不及,总不能穿着脏衣服去上学吧,我情绪差点崩溃,急得要哭出来。幸亏母亲找出父亲的一套衣服让我换上,尽管不太合身,但毕竟干净,这才得以返校。

那时面包服是流行的冬装,虽然面包服里的丝棉不比现在的羽绒保暖,但一圈圈密密的针线显得很有型,与棉袄外面罩件外套,就像奥迪汽车比奥拓,不管男生女生,穿上一件,吸睛程度不亚于现在女生冬天穿短裙。但不菲的价格让农村孩子望而却步,家里刚解决了温饱,有的家庭拿鸡屁股当银行,学生又是纯消费者,不可能也没资格讲究穿衣打扮。

(三)穷大学生的穿衣窘相

上世纪90年代初考上大学了,要迁户口去城里上学,意味着跳出农门吃上“商品粮”了。在家里给准备的新衣服中,一件红毛衣特别显眼,这是我第一次穿毛衣。说是毛衣,细究起来,其实和动物毛发没有关系,是植物纤维做成的线衣,不光保暖性差,还容易变形,穿了一个秋冬季就松松垮垮了。

为了出早操、上体育课、开运动会等集体活动统一着装,开学不久系里就购置发放了校服,天蓝的颜色,腋下和大小腿连接处有金黄色三角形装饰块,比别的系大红大紫的衣服要耐看。大一下学期军训前,配发了绿军装作为军训服,还每人一顶大檐帽,虽然没有领章帽徽,但也足以让一直有个从军梦的我激动不已,军训期间拍了不少照片作为留念。

军训结束后,大檐帽被收回,绿军装留下了。这套军训服和蓝校服成了我大学时光春秋节的主打款,一方面是因为这两套衣服耐穿,另一方面也确实囊中羞涩,每月100元的支出限额必须精打细算。吃饭需要开支20元,加上学校每月发放的57元饭票能够解决肚子问题。剩下的80元要管穿、用等一切开支,穿十七八元的运动鞋,买10元左右的秋衣裤,到大四实习时才买了一套不到200元的西装,一双不到百元的皮鞋,第一次西装革履走上讲台。

记得那时校学生会和驻地的三孔啤酒厂搞活动,啤酒厂给了一批文化衫发福利,也是给啤酒厂做广告宣传。我在校学生会两个部门任职,领了两件文化衫,换洗着穿了两三个夏天。每次校学生会集体活动,男生有七八成都穿这种文化衫,女生也有穿的,简直成了学生干部的制服。

冬天就穿军大衣,那是父亲在乡公路站当护路员发的,算是家里比较体面的冬装了。那时校园也流行穿军大衣,不论男女生,除了羽绒服就是军大衣,一不小心还赶了把时髦。后来央视“星光大道”上朱之文穿着军大衣走红,成为“大衣哥”,我还感到莫名地激动。或许是因为我长期在部队冬天要穿军大衣,但肯定有在大学校园里穿过军大衣的心结。

(四)品种丰富的军装

1997年大学毕业后特招入伍,第一次领军装就让人眼花缭乱:作训服、迷彩服、常服,背心、短袖、长袖,棉衣、绒衣、毛衣,还有军鞋、军帽,被子、褥子、床单、蚊帐、背包绳,小山似的一大堆,简直成了土财主,两只手根本抱不过来,幸亏还发了个大提包,后来知道这是战备携行包,衣服鞋子一古脑放进去,被褥用背包绳捆好,费半天劲才拎了回来。

我敢说,这次发的军装,比我之前穿过的衣服都多、种类都全,穿衣一下子从青黄不接跑步进入盆满钵满阶段。

最惊艳的是一套马裤呢军装,是军官冬季专用服装,也是士兵最为眼热的军装,它用双股毛线织成的厚型斜纹织物做成,结构紧密、厚重且耐磨,非常有型,防寒性很强,里面衬件毛衣在山东对付冬季基本上没有问题。还很耐脏,没有污渍一冬天不用洗,但如果把衣服挂上用小棍一敲,灰尘就一股股地冒了出来。不过这衣服也有个缺点,领口采用中山装式关领,还有风纪扣,脖子短粗的军官穿它比较费劲,如果后勤部队军容风纪管理不是很严,就有不少军官不系风纪扣,或干脆不系最上面的纽扣。

入伍集训时,三个学兵区队中只有我们区队的后勤军官发放了马裤呢军装。在结束集训前的会操中,安排我们区队组织20人进行军体拳表演。按惯例表演军体拳要着作训服,但区队长为了搏个头彩,别出心裁让我们穿着马裤呢军装上了场,其他区队的战友们包括女学兵立刻成了陪衬红花的绿叶。尽管我们穿着马裤呢、头戴大檐帽、脚蹬皮鞋影响了发挥,动作有些拿捏,流畅性和运动幅度都打了折扣,但还是赢得了满堂彩,成为后来战友们聚会时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在部队时间长了,也对军装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知道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15 次军服改革调整,其中成体系换发的军服有50 式、55 式、65 式、85式、87式以及07式。

我刚入伍时发放的是87式军服,除了马裤呢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米黄衬衣,刚穿两年多就停发了,后来碰到军人一聊天穿过这种衬衣的肯定是上世纪入伍的,是老兵,有别于本世纪入伍的新兵蛋子,像多穿了几条“八一大裤衩”一样骄傲。

2000年5月1日起,全军开始统一配发 99 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 式在样式结构、用料、颜色和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提高了舒适性,同时陆海空三军衬衣颜色为各军种基本色,并首次配发贝雷帽。贝雷帽是一种圆形、无沿的软帽,用羊毛制成,可以遮风挡雨,脱下来可以擦汗,甚至可以放在地上当坐垫,不戴时塞进肩章下面,便于携带,适合各种地形和环境。但对于戴惯了比较威严的大檐帽的军人来说,贝雷帽显得慵懒无型,接受起来有点困难。

这套衣服还有个特点,军官短袖采用夹克式,着装时不用束在腰带里,穿着比较方便,也有利于夏天散热,很受欢迎,只是没穿几年,部队又换装了。

2007年7月3日,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称为“07式”军服,是我军最全面、最系统、最顺利的一次军服改革。

这套军服在保持97式军服优点的基础上,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品种设计更加完善配套,整体设计风格典雅质朴,款式造型更具时代特色,颜色更加协调庄重。

军服分礼服、常服、作训服等系列。第一次为军官发放了礼服,包括礼服大檐帽、外套、衬衣、皮鞋和标志服饰,适合重大节日、庆典、集会等礼仪场合穿着。

常服系列有了围巾,军官还发放了羊皮手套,有点像电视剧国民党特工经常戴的那种,很酷很舒服。

作训服系列有了作训大衣——迷彩大棉袄,冬季下雪时穿上,既抗风防寒,又耐脏防雪,很受官兵欢迎,有些战士退伍时,宁愿被司务长扣钱也不愿缴这件大衣。还有就是作战靴,高腰防滑防水,战士喜欢把迷彩裤扎进去,更显利索威严,特别适合站岗值勤和雨雪天穿着。

更大的特点是标志服饰系列,增加了胸标、姓名牌、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等服饰,特别是级别资历章,由一至七排花花绿绿的小长方形按照规则排列,军官从排级到军委副主席的级别、入伍年限一目了然。

说起这套军装有很多话题,原先姓名牌都是金属制作,背面有两个螺丝钉,得在短袖和长袖衬衣胸部扎眼,拧上螺母固定。换洗衣服时拆下装上,时间长了,扎的眼就越来越大。男军官有时图凉快夏天不穿背心或背心缩水,固定姓名牌的螺母就会直接接触皮肤,划伤或刺激皮肤都是缺点。大约一年后,情况有所改进,发放了毡片和布艺姓名牌,把毡片缝在衣服上就能固定姓名牌,以后发的衬衣都有毡片,小小改进赢得大家点赞。

还有就是礼服。“八一”建军节时发下礼服大家很兴奋,毕竟第一次接触礼服,金黄色的绶带、雪白的衬衣、锃亮的皮鞋,军帽、袖口、裤縫都有特别的装饰,很是威严、漂亮,都想照相留念。但礼服是双层面料的,和冬常服一样厚,夏天穿上它立马一身汗水。很多单位都身着礼服举行庆“八一”升国旗仪式,时值酷暑,军官们苦不堪言。后来又发放了夏季礼服,标志服饰都一样,但面料轻薄了很多,解决了问题。

在基层单位,军官穿礼服的机会不多,我只是在确定离开部队时和单位常委班子照了张合影,自己在办公楼前留了张单身照。转业后的八一,和妻儿去照相馆,穿礼服拍了几张照片,从此便挂进了衣橱,成为纪念品了。

在部队20年,只有节假日才有机会穿便装,买得便装很少,一件红豆夹克穿了近十年都舍不得淘汰,一件羽绒服也穿了七八年,恋爱时女朋友织得一件红毛衣也只是象征性地穿过几次,爱人的学生送得一条围巾一次也没用过,放在衣橱里,换季收拾衣服时总要念叨几句。

(五)换回便装,忘不了军装

转业后,军装一件也舍不得丢。后来买的便装多了,衣橱放不下了,除了礼服,其它的都放进了贮藏室。每每收拾杂物,丢弃了许多收藏多年的书报杂志,但军装都整齐地放着。后来感觉老这么放着可惜,将大部分军装送给了亲友,但每个品种都留了一件。前几年,一战友拍纪念照,发现军装少了件标志服饰,还是从我这儿找到的。

转业六七年了,除了常服外套不便穿着外,我还愿意穿部队发的内衣裤,特别是作训短衣裤,夏天穿着确实舒服。去小区附近的操场锻炼身体,经常发现被“撞衫”,一问多数是退役军人,还有军属,看来这套衣服还挺大众。

以我爱人的说法,这么多年在部队,省了不少服装费。但我感觉换回便装,一年也买不了几件衣服,正如那句广告语所言:男人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是睿智的。选择海澜之家是有理由的,它只做男人的衣服,感觉总有一款适合我;全国统一定价,省去了讨价还价的过程;价格适中,在工薪族消费区间内;免费熨烫,有时会带着一包旧衣服去买新衣服。

上班之前穿衣服,恐怕衣服坏了得去买,那时经济紧张买的都是地摊货,年经人多动,穿衣服也费。现在经济独立,穿的是品牌服装,面料耐穿还有型,大部分时间坐在办公室里,活动量有限,衣服几乎没有穿坏的,都是款式老旧淘汰的。

前几年购买长款羽绒服和羊绒毛裤,主要是为了冬季上班坐公交车御寒用,现在开私家车上班,从家乘坐电梯到地下车库,开车到办公楼地下车库到办公室,吃饭都不用出办公楼,穿件呢子外套和保暖裤就足够了,羽绒服和毛裤闲置也就不可避免了。

社会发展促进了物质条件的改善,让穿衣变得简单、方便。

上一篇: 初冬火了一种穿搭,叫作“裤子+短靴”,又美又飒还很显高!
下一篇: 特种兵唱摇滚,飙出军营时尚styl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