缎面半身裙的15种日系穿搭look,提升春季造型高级感的不二之选
72 2025-01-16
清 《靠天吃饭图》 (图1)
即
西周《毛公鼎》 大篆
(图2)
既
西周《毛公鼎》 大篆
(图3)
先秦 《汧殹》
石鼓文之《汧殹》篇,最早的刻石文字,因外形似鼓而得名。共计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是记叙秦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原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释文: 汧殹沔沔,烝皮淖淵。鰋鲤处之,君子渔之。澫又小鱼,其游散散,帛魚皪皪,其(竹+盗)氐鲜。黃帛其鯾,又鰟又(鱼+帛),其(立+月)孔庶 ,其(立+月)孔庶,臠之毚毚,汗汗博博。其魚維何,維鱮維鯉,何以苞之,维杨及柳。
《汧殹》篇中提到了多种“鱼”:鰋(音yān)指鲇鱼或鲶鱼,鲤即鲤鱼,鯾(音biān),古同“鳊”,鲂鱼,鳑(音pánɡ),即鳑鲏鱼,鱮(音xù,鲢鱼)。(图4)
魏晋 《进食图》
砖画《进食图》为墨彩,纵17厘米,横17厘米。现藏河北省嘉峪关市文物管理所。
(图5)
唐
柳公权《尝瓜帖》
柳公权《尝瓜帖》。
释文: 爪一颗,时新,第一割而尝之,味又甘好,以表汝之孝也。明后至,彼不悉耶?告世四娘省。汝书一行,极佳,为慰。
此作笔画圆润自然,结字清雅流利,体现了柳公权在楷书“柳体”之外的精彩之笔。
柳公权(778-865),
字诚悬。唐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世称“柳少师”。自创“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图6)
汉
《庖厨图》
四川彭州画像石中的《庖厨图》,图中右边的人正在煮汤粥。
园菜果蓏助米粮
近代 吴昌硕
努力加餐饭
明 金光先
严 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老百姓来说,吃饭是头等大事。人生最低要求,就是每餐有一碗粥,不要小看了这一碗粥,曾国藩就是通过一碗粥来磨练自己的意志。每天早晨一碗粥,什么佐料和小菜都不要,淡到无味,淡到不能忍受,借此磨练自己的心性。这当中隐含的深意在于,当一个人的物质欲望越低,他的精神动力就越强大。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却包含了人生的修为与哲理。
在中国人的习惯话语中,许多口语表达都带有吃字。受到表扬“吃香”,上当“吃亏”,男女争风“吃醋”,理解深刻“吃透”,犹豫“吃不准”,负担重“吃不消”,爱管闲事“吃饱了撑的”,摆老资格“吃老本”,杀富济贫“吃大户”……此外还有很多引申之意,做事情“小菜一碟”,骂人就来“你算哪根葱”,“别把自己当盘菜”,称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子为“甜心”,应酬为“饭局”,推出广告谓之大餐、套餐,在网上发个帖取名为“视觉盛宴”……很多事情都在饭局上解决或者与此相关的,如酒池肉林、鸿门宴、杯酒释兵权。今见清代流传下来的《靠天吃饭图》(图1),一个大大的天字,一个小小的人躺在捺画上,可谓此中有真意。古时候生产力不发达,只能祈求老天爷,保佑风调雨顺,有个好年成。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让人的生活日新月异,但本质的东西并没有改变,离不开“生老病死、米面水油”八个字,吃的喝的,一点都没有变,只是变了一些花样而已。
先看金文中的“即”(图2)和“既”(图3)两个字。“即”,像人靠近食器准备就餐,本义是正在就食,“既”,像一个人坐在食器(皀)前扭头的样子,表示吃饱了。所选石鼓文中第四鼓《汧殹》(图4)中,提到了几种鱼,有的现在还能见到,有的已经变成“传说”。魏晋时期砖画《进食图》(图5),仿佛能看到碗里冒出热腾腾的气。
很多人忽然发现,现在的山珍海味突然没了原有的香味,其实还是那山珍海味,只是吃得太多了,同时心态也不一样了。再好的美食,吃得太多都会腻烦。油腻过多,不妨清淡。柳公权的《尝瓜帖》(图6)和杨疯子的《韭花帖》有一拼。时至今日,瓜还一直被分为蔬瓜和果瓜,黄瓜、冬瓜等是蔬瓜;西瓜、木瓜等是果瓜。唐朝已有黄瓜。西汉时期,黄瓜传入中原地区,初名“胡瓜”,因隋炀帝忌胡人故而忌胡名,由此改为“黄瓜”。唐朝已有冬瓜,因为冬瓜在汉魏时期已遍布大江南北。唐朝还没有南瓜,要等到元朝,人们才能吃到南瓜,宋朝人们才能吃到丝瓜,明朝才能吃到苦瓜。唐代如果种蔬瓜,只可以是黄瓜和冬瓜。
国人追求的是一种和谐氛围,三五知己小酌怡情,酒逢知己千杯少,平平淡淡也是真,所以,吴昌硕刻了一方“园菜果蓏助米粮”,不忘少年时代的疾苦。晚年声名远播,润格高悬,仍然不失布衣本色。
国人对吃很讲究。不管如何,需要做到适可而止,不能暴殄天物,以免过犹不及、适得其反。按照现代养生观念,不但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讲究营养和健康。关于吃荤吃素,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其实每个个体都存在差异,顺其自然最好,保持乐观的心态最重要,正如吴昌硕横幅所题,“饮食寿康”,一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