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师梅兰芳:男扮女装好戏连台(下)
在上海和国际大师交往
梅兰芳居住在上海期间,先后接待英国表演大师卓别林、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和美国哲学家杜威等国际大家。
1930年年初,梅兰芳率领剧团到美国访问演出,抵达电影名城洛杉矶,当晚出席了由市长主持的盛大酒会。他刚入座就见一位男士匆匆过来,有人介绍说“这位是卓别林先生”,梅兰芳张开双臂和他热烈拥抱
梅兰芳到好莱坞参观,卓别林介绍了《城市之光》的制作情况,两人亲切合影,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他珍贵照片:梅兰芳身穿蓝缎团花长袍、黑缎马褂,卓别林身着笔挺西装,两人微笑着紧握双手。
梅兰芳和卓别林
两人分别时,梅兰芳和相约,他来中国一定到梅家做客。
6年后,卓别林带着新婚妻子宝莲•高黛到亚洲度蜜月,他给梅兰芳发来电报:来华旅游,在上海极愿一晤。
卓别林来到梅兰芳在上海马斯南路的家,卓别林感慨地说:“记得6年前我们在洛杉矶见面时,大家的头发都是黑色的。你看,现在我的头发大半都已经斑白了,而你呢,却还找不出一根白发,老天真是太不公平了。”
“你比我辛苦,你每一部电影都是自编、自导、自演,自己亲手制作,太费脑筋了,我希望你保重身体。”梅兰芳笑道。
梅兰芳带着卓别林先去娱乐场所“大世界”参观,再到共舞台观看京剧连台本戏《火烧红莲寺》,再带着卓别林到新光大戏院观看了全本《双娇奇缘》。
1954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出席日内瓦会议时宴请卓别林,卓别林对周恩来说,“我在1936年到过中国,到过上海,看过梅兰芳先生的京剧,我深感钦佩!”
萧伯纳是英国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到上海访问时,宋庆龄对他说:“你在中国想见什么人,可以将名字告诉我,我邀请他们来。”
萧伯纳
“在中国,我很想见一个人——梅兰芳。我是从事戏剧工作的,他是你们中国著名的戏剧大家,见到他这个人,也就见识了你们中国最伟大的戏剧。”萧伯纳说。
宋庆龄给梅兰芳打电话,梅兰芳赶到宋庆龄的家,将自己录制的唱片送给萧伯纳,还为萧伯纳清唱了一段《汾河湾》。萧伯纳用手在膝盖上打着节拍,听得如醉如痴。
那天,在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会场,梅兰芳参加了萧伯纳欢迎会,并坐在他的左侧。
“我其实挺喜欢先生的京剧,这是东方独有的表演形式。我想说,戏剧在舞台上表演,就是要让观众静下心来欣赏,中国剧中的锣鼓太吵闹了,那分明就是噪声,让观众头昏,并且分心走神,为什么中国剧中要有这些多余的东西呢?”萧伯纳问。
“锣鼓在剧中出现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中国的剧种都来自民间,京剧也是这样。它们以往在乡间旷野上演出,必先敲锣打鼓招引观众前来观剧,后来京剧虽然移至城内剧场演出,这一锣鼓喧天的传统仍然保存了下来,这是一种沿袭的习惯。”梅兰芳温和地解释。
萧伯纳点头表示明白。
“中国古典戏剧当中也有不喧闹的,如昆曲就是一种。而昆曲是富贵礼仪人家自娱自乐的,所有的唱词念白都是诗人精心撰写,很美,很优雅,所以,昆曲就没有锣鼓那种很热闹的民间的东西。”梅兰芳说。
萧伯纳看着梅兰芳,问:“先生演出舞台剧有多少年了?”
梅兰芳竖起三根指头说:“30年。”
萧伯纳离开上海登上海轮时,梅兰芳将自己的一件演出服装赠送给了萧伯纳。
1931年,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约翰•杜威来到中国上海访问,他的学生胡适将他带到好友梅兰芳家。
梅兰芳在家里宴请杜威,还在天蟾舞台为杜威演了个人专场。
梅兰芳当着杜威的面化妆,穿上戏衣,一个风度翩翩的男人变成一个舞台上幽怨绝美的女伶,杜威惊愕不已。
杜威
胡适
下午3点,大幕拉开,台下坐着杜威和胡适的朋友,杜威聚精会神地观看着……
当时,梅兰芳准备赴美演出,把中国传统的京剧还到遥远的西方,整个剧团赴美需要15万美金,金额太大,梅兰芳无此无计。胡适见杜威看得如痴如醉,就乘机说:“这么优美的中国艺术,是国粹,很可惜,你们美国人至今没有看到。”
“我也在想,能不能邀请梅先生到美国作一次文化交流?”杜威说。
师生俩当下商定,杜威任教的哥伦比亚大学无偿提供吃和住,这样就省掉了大笔开销。
3年后的春天,梅兰芳率领20多人前往美国,演出了《汾河湾》《刺虎》《贵妃醉酒》《芦花荡》《打渔杀家》《霸王别姬》等戏,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梅兰芳《贵妃醉酒》
临回国时,梅兰芳特地赶到哥伦比亚大学,向杜威表示感谢。
“不是你梅兰芳感谢我,是我杜威应该代表美国人民感谢你梅兰芳,你在美国演出获得成功,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这表明,不但中国人需要梅兰芳,我们美国人也同样需要梅兰芳!”杜威说。
面对日本侵略者离开舞台8年
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危在旦夕,人们开始四处逃难。1932年春,梅兰芳带着夫人福芝芳等登上了从北平开往上海的火车。
梅兰芳参加天蟾舞台的赈灾义演,史量才先生到后台对梅兰芳说:“近得消息,日本军阀将占领北平,溥仪入关,重回紫禁城,老兄将成为内廷供奉矣!”
梅兰芳苦笑,回到下榻的饭店,就嘱夫人福芝芳明日乘早车返北平,将子女接到上海。他决定离开北京,移居上海。
梅兰芳全家在上海沧州饭店住了一年,最后决定租房居住。1932年下半年,梅兰芳迁入马斯南路121号(今思南路87号)居住。这是一座建于民国初年的英国式洋房,原是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住所,梅兰芳夫妇住3楼,岳母和女儿住4楼,儿子们住2楼,1层为汽车间和佣人们的居室。
上图:梅宅 下图:梅兰芳在家中
除了每年一次出外演出,梅兰芳的几乎所有时间都用来绘画、拍曲和补习英文。1938年春,他率领梅剧团赴港演出,之后就在香港住了下来。1941年12月,日军占据香港,派了一批“中国通”对留港的文化界知名人士拉拢利诱,梅兰芳毅然决定蓄须明志,罢歌罢舞。1942年夏,梅兰芳在香港住了4年后被迫返沪,回到马斯南路的房子。从此,他蓄须明志,不再登台演戏,仅以书画自遣。
后来,梅兰芳教儿子学戏。他的儿女如仅有梅葆玖师从他学了梅派京剧。
“主要是因为父亲看我长得像他,耳朵、眼睛都像,而且有嗓子,有条件学习京戏,就给我拍了定妆照。然后我演了《三娘教子》中的小孩,我父亲觉得演得不错,认为我有这方面的天分,这样就开始让我学梅派了。”梅葆玖回忆道。
1942年秋天,汪伪政府的大头目、“外交部长”褚民谊突然来访梅宅,说是有要事相商,非要面见梅兰芳不可。仆人拦阻不住,梅兰芳只得走下楼来接待。
褚民谊
褚民谊寒暄几句,就切入正题;请梅兰芳12月率领剧团赴南京、长春和日本东京等轮回演出,庆祝大东亚战争胜利1周年。
梅兰芳用手指着自己的唇髭,说:“我已经上了年纪,没有嗓子,早已退出舞台了。”
“小胡子可以剃掉嘛,嗓子吊吊也会恢复的,哈,哈,哈……”褚民谊笑道。
“我听说您一向喜欢玩票,唱大花脸唱得很不错。我看您作为团长率领剧团去慰问,不是比我更强得多吗?何必非我不可!”梅兰芳说。
褚民谊一怔,神情尴尬,无言以对。
不久,日寇华北驻屯军报导部部长山家少佐委托北平《三六九》画报社社长朱复昌到上海,邀请梅兰芳去东京“慰劳皇军”。朱复昌来到北京的梅剧团经理姚玉芙家中,请姚玉芙马上飞回上海向梅兰芳说明一切,他随后就坐火车赴沪亲自邀请。
梅兰芳的表弟对姚玉芙建议,让医生给梅兰芳注射3次伤寒预防针。梅兰芳只要是打针就会立刻发高烧卧病在床。
姚玉芙回到上海,如此这般告诉了梅兰芳。梅兰芳请来私人医生吴大夫给他打针,吴大夫不忍心打预防针,“这对你身体有很大的伤害,同时也很危险。”
“我已决心不为他们演戏,即使死了也无怨了,死得其所。”梅兰芳说。
吴大夫泪水夺眶而出,给梅兰芳接连打了三针。
姚玉芙电告朱复昌如此如此,告诉他不必来沪。山家少佐打电报给驻沪日本海军部,一名军医奉命前来梅府。日本军医看见梅兰芳躺在床上,一量体温果然高达40℃,只好无奈地离去。山家少佐得到消息后只好作罢。
梅兰芳拒绝演出,收入来源断绝。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要维持梅剧团30多人的生计,怎么办?梅兰芳先是靠银行透支和变卖古玩,后来卖画。那时,上海几乎每天都有空袭警报,晚上10点起停止供电,梅兰芳在半夜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点上汽油灯,沏一壶香片茶,研墨调色,一直画到东方发白。1945年春,梅兰芳借上海成都路中国银行的一所洋房举行了画展,展出的一百七十几件画作,十之七八全部当场卖完。
以上为梅兰芳绘画作品
1945年8月15日,梅兰芳从收音机中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立即从楼上走下来,面对家人和朋友高兴地说,今天我要给你们表演个小节目。他把遮挡脸孔下部折扇突然移开,大家发现,梅兰芳唇上蓄了4年的胡须已经全部刮掉。
兰心剧场
蒋介石和宋美龄
两个月后,梅兰芳在兰心剧场,演出了昆曲《刺虎》。他恢复演出的第三天,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来到剧场和梅兰芳及家人见面,蒋介石对他说“你是爱情艺术家,今天幸会”,宋美龄说,“Dr.梅,你坚持不为敌伪演出,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有个不怕刺刀的演员,你给中国人长了志气。”蒋介石还题字相赠“国族之华”。
同年11月,梅兰芳和俞振飞等人在美琪大戏院演出了10天昆曲。消息传开,惊动了上海滩所有的观众。
10月10日,梅兰芳在上海《文汇报》撰文了《登台杂感》。他写道:“沉默了8年之后,如今又要登台了。读者诸君也许想象得到:对于一个演戏的人,尤其像我这样年龄的,8年的空白在生命史上是一宗怎样大的损失,这损失是永远无法补偿的。在过去这一段漫长的岁月中,我心如止水,留上胡子,咬紧牙关,平静而沉闷地生活着,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觉得这战争使我衰老了许多……”
梅兰芳恢复了演出,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1949年5月27日,解放军进入上海城,梅兰芳从家里走到建国东路,看见解放军战士露宿街头。他回到家里逢人便说:“共产党的军队确实解放了上海,纪律十分严明。”几天后,1949年5月31日起,梅兰芳即率剧团在上海南京大戏院连演3天,慰问解放军指战员。
1951年,梅兰芳告别了居住了近20年的上海,将房屋交给卢湾区房管局,举家迁往北京。
梅兰芳疯狂地热爱着京剧,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着京剧的完美,最终以其艺术上的造诣和高尚的艺德,在中国京剧艺术界获得了显赫的地位。
梅兰芳是幸运的,他身逢京剧流行的年代,从小就拜名师学艺,又有贵人相助,拥有天时、地利和人和,最终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艺术,成为一代大师。
人物档案: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他8岁那年,拜著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为师学戏。朱先生教《二进宫》《三娘教子》等老戏,梅兰芳学得很慢,朱先生对梅兰芳下结论道:“祖师爷没有赏你这碗饭吃啊!”他说完就掉头走了。
梅兰芳很震惊,看着无比沮丧的母亲,发誓好好学戏,非要吃上祖师爷给的这碗饭不可。
1947年春天的一个下午,画家丰子恺托友人介绍,亲自前往梅宅拜访梅兰芳。两人稍稍寒喧,就无拘无束地交谈起来。引导丰子恺拜访梅兰芳是摄影家郎静山先生,同去的还有摄影师陈惊躜、盛学明,他们两人为梅兰芳与丰子恺拍了不少照片。第二天《申报》“自由谈”就有人撰文记述了这件事,并登出了梅兰芳、丰子恺二人合影照片。
1950年12月31日晚,梅兰芳率剧团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首长演出《金山寺•断桥》,梅兰芳饰白娘子,梅葆玖饰小青。第二天元旦,梅兰芳见到了毛泽东主席,毛主席对他说:“昨天看了《金山寺•断桥》,你的白娘子扮相与众不同,想得很妙,浑身穿白,头顶一个红绣球。”
梅兰芳着装简单,儿子梅葆玖记得,父亲只有出外开会、访友和赴宴时才换上西服或中山装,平常在家里穿着很随便,天热时一身棉布格子衣裤,天凉时就披一件破旧的夹袄。
梅兰芳逝世后,妻子福芝芳把他生前穿的一件黑色对襟中式皮袄给了儿子梅葆玖。梅葆玖穿上时感到很重,还总能闻到一股腥味儿,他翻开里子仔细一看,这件皮袄原来是用未经加工的生羊皮做的,这种皮子价钱便宜。梅兰芳习惯于节约,不舍得花钱买一件好皮袄。
梅兰芳照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