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背后的原因比你想象的简单

佚名 121 2022-09-26

文|令狐伯光

这两天,于正公开发声diss“中国汉服与韩服”事件。

可谓是闹得沸沸扬扬的。

最讽刺的一件事情是。

如同当年汉服爱好者上街,被人错认成日本传统服饰一样。

与这些年很多明朝古装剧一样。

这个背后的根本原因。

其实是韩国流行文化发展比中国流行文化要成熟一些。

这些年,韩国流行文化在国内颇有影响。

导致中国观众错认,倾向于韩国流行文化。

甚至借此打击中国流行文化的情况。

流行文化的基础

在分析之前,大概讲两个定义。

这是伯光君自己观察过后,对于这个方面浅薄的认识。

一是流行文化是什么?

这个定义非常的广泛。

小说、音乐、游戏、舞蹈、绘画、综艺、影视剧,包括服饰时尚等等文化内容。

二是流行文化的基础是什么?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流行文化发展的基础,自然就是经济发展了。

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建设成功过后,也就是人民富裕了,才会有钱对于精神文化开始建设。

人总要吃饱喝足了,有了点闲钱才能去找乐子。

这个国家地区再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不同时代社会思潮,最终与近现代工业结合。

当流行文化产业发展成熟,再开始对外输出。

不管如何,经济基础是流行文化发展传播的根本。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看看韩国流行文化的发展脉络。

”亚洲四小龙“经济崛起过后,流行文化先后崛起。

新加坡因为国家体量太小,另外同属于“华语圈”,很大程度上基本融入中国港台流行文化当中。

港台流行文化巅峰,则是90年代前后十年有余。

韩国流行文化发展要比港台晚十年。

2000年过后,韩国流行文化才开始迅速发展。

原因有着很多,经济发展基础,同时官方民间各种运动的解禁。

比如韩国电影98年的“分级制代替审查制”,99年的“光头运动”等等。

2000年过后,韩国流行文化迅速的发展。

2010年左右,韩国流行文化发展到第一波巅峰,一直延续到现在。

韩国流行文化成为继日本和中国港台地区过后。

东亚,甚至亚洲流行文化的第三次高峰。

暂时超过因为港台流行文化衰落,接过重任但还没有发展起来,内地所代表的华语流行文化。

网上一直有关于韩国流行文化,是否赶超日本的争议。

这里便不讨论了。

韩国流行文化的优势

表面看韩国流行文化挺厉害。

实际上韩国流行不行的领域,也蛮多的。

比如韩国文学、韩国音乐(指传统音乐与影视音乐),漫画动画等等。

韩国流行文化真正擅长,做出成绩,也做出影响的领域。

还是电影、韩剧、综艺、服饰时尚,偶像团体和k-pop(后面两种还相辅相成)。

韩国综艺,韩国现代服饰和时尚文化。

伯光君对于这些领域没有过观察,也就不做分析。

韩国电影,韩剧、k-pop和偶像团体。

韩国电影能单独分成一个领域,韩剧某些类型也能放到一起(模式与韩国电影一脉相承)。

k-pop、偶像团体和韩国偶像剧

这三个领域暂时将他们放到一起。

1、韩国偶像团体与k-pop

这个方面,伯光君观察不深不敢妄言。

浅显的理解是韩国青春男性女性的包装,与完全模仿欧美音乐的结合。

它填补欧美流行文化关于东亚流行音乐一个空白,因为对于欧美成功的传播,一定程度传播到了世界上。

当然,伯光君的理解肯定很浅薄。

2、韩国偶像剧的成功

这个领域其实难以清楚的划分。

毕竟,你又不可能剔除有偶像元素的韩剧。

k-pop、偶像团体和韩国偶像剧,占据了韩国流行文化对外输出的半壁江山。

似乎中国流行文化很难超越了。

实际上,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韩国偶像产业天下无敌?

韩国流行文化这三个领域,表面上看确实很成熟。

实际上,它的根本只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韩国经济的率先发展,带来浅层次的“流行文化”的暂时领先。

这个差距随着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迟早会被追平。

更早期不提。

“韩流”的底气到底从何而来?背后的原因比你想象的简单

2000年后韩流服饰,韩剧才真正意义开始发展。

虽然《天国的嫁衣》《浪漫满屋》《我叫金三顺》等剧很火爆。

但是,在当时的华语地区,东南亚甚至是东亚范围。

台湾地区的偶像剧并不输给韩剧,甚至要略胜一筹。

台湾偶像剧的巅峰,先是“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基础),背靠整个华语世界(市场),8090年代的发展(摸索),再到抄日本漫画起家(内容)——

这样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造就了台湾偶像剧的巅峰十年。

2010年左右,随着内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台湾地区的这些优势先后丧失,偶像剧也就一并衰落了。

韩国偶像剧发展相似。

韩国k-pop文化和偶像团体文化。

这里便不再赘述了,因为发展历史相似。

这种浅层次的流行文化,别看表面上非常的繁荣。

实际上,他们被取代并不困难。

不信?

你就看看台湾的偶像文化啊!

中国偶像产业一无是处?

中国的偶像产业。

包括偶像剧,偶像团体和华语音乐。

很多人寻思别说超越韩国,只怕立刻嫌弃得不行。

实际上,内地主导发展后的偶像产业。

不懂?

以中国内地偶像剧为例。

内地是一直没有偶像剧这个类型的,有过沾边但不是主流。

80、90年代不用多讲,历史剧,年代剧等严肃剧的天下。

00年代,《将爱情进行到底》《金粉世家》《像雾像雨又像风》等等。

严格说来,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种偶像剧。

其它像《风云》《仙剑奇侠传》等等。

这些是港台影视资本北上过后拍摄的作品。

与台湾本土偶像剧一起,占据了整个华语市场。

2010年后,随着港台偶像文化的衰落,内地娱乐市场的偶像产业,它就出现了真空状态。

当时中韩两国国家层面的关系不错,加上韩国偶像文化发展成熟。

中国主动的,被动地引进了韩国偶像文化。

除了韩国偶像剧,也包括k-pop文化和偶像团体文化。

中国偶像文化在粗制滥造的学习港台偶像文化,与模仿韩国偶像文化当中拉锯。

正巧,那个时代正是流量明星,影视剧群魔乱舞的时代。

中国偶像产业与影视产业,才在官方(监管),市场(产出),观众(消费者)等各方磨合摸索后,拨乱反正开始正面发展(乱象却依然存在)。

虽然这些流行文化发展上还不如韩国的成熟。

但是优势明显,而且发展迅速。

具体到国产偶像剧题材中。

比如大女主+现实题材的都市剧。

假设——

这个在悬疑剧中出现过了。

国产悬疑剧,主要伴随中国网剧崛起。

2014年《暗黑者》,后续到《心理罪》《余罪》《灭罪师》等等。

《白夜追凶》《无证之罪》和《河神》

虽然距离同类韩剧还有一段距离。

但因为迅速发展韩流服饰,这个差距拉过非常迅速。

比如因为今年悬疑剧的成功。

爱奇艺的“迷雾剧场第二季”便值得期待。

尾声

韩国流行文化输出确实厉害。

但只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情况之下。

一个国家浅层次的“流行文化”产业,并非是坚不可摧的,相反非常容易被取而代之。

不信?

大家可以看看台湾地区的偶像产业。

因为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原因。

国产古装剧是个一直持续发展的题材,虽然质量和产出远不如巅峰时期,但各方面发展都比韩国要好。

所以,国产古装剧就很少模仿韩国。

我们将这个规律运用到其它产业。

实际上也是成立的。

韩国偶像k-pop文化和偶像团体文化。

它是学习的日本偶像文化,再结合的欧美流行音乐的形式。以贩卖的韩国少男少女的青春,找到一条自己的道路。

我们仔细想想。

现在的大陆偶像产业,无非也是走在半日韩偶像产业。

2010年后大陆主导的华语偶像产业,已经有十年的摸索了。

未来能否找到这条道路呢?

大家拭目以待吧!

最后,韩国流行文化最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电影。

上一篇: 蒙藏联手标准化研究 助力民族服饰保护传承研究
下一篇: 至美国风,一眼万年
最新文章